台湾国民党其实分两派:其一,是亲美派以马英九朱立伦为代表承认“九二共识”!他们跟美国关系密切!完全听从美国的领导!其二、台湾本土派! 以王金平为代表也就是马英九讲的所谓的黑金政治!他们从不提“九二共识”!跟美国几乎没有来往!国民党大多县市长都是这派的人!他们都只讲和平不讲统一! 国民党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调整策略,以应对岛内政治变化。李登辉上台后,为巩固权力基础,主动拉拢地方势力,引入各种派系进入党内。这些势力包括农会、水利会和一些地方头目,通过选举网络控制基层票源。 原本国民党以外省精英为主,靠军公教和企业支持,但李登辉推动本土化改革,允许地方派系参与党内决策。这样的转变导致党内出现分歧,外省背景的成员强调传统路线,而新加入的地方势力更注重岛内利益。90年代初,国民党在地方选举中依赖这些派系,特别是在南部县市,通过派系协调分配资源。选举期间,地方头目组织集会,分发物资,确保选票到位。这种模式帮助国民党维持地方执政,但也带来金钱和暴力介入的问题。 党内分裂逐步显现,外省派坚持原有理念,本土势力则优先考虑地方发展。2000年后,这种矛盾在党主席选举中暴露,马英九等外省背景人物与地方派系竞争激烈。2005年党主席选战中,马英九获胜,但本土势力表达不满,推动党内平衡。国民党地方执政县市增多,本土派系影响力扩大,却让党整体形象受损。 国民党内部存在明显分化,一派以马英九和朱立伦为首,强调与美国合作,公开支持九二共识作为两岸交流基础。他们频繁访问华盛顿,与智库和官员会晤,讨论军事和经贸议题。马英九执政时期,推动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时,反复提及共识作用。朱立伦在2022年访美时,演讲中突出国民党立场,主张通过模糊空间处理两岸事务。这派人物依靠外省军公教和大型企业支持,路线偏向加强与美国和日本联系,同时处理对大陆关系,但本土势力批评他们出让岛内利益。 另一派以王金平为代表,焦点在地方治理,马英九称其为黑金模式,指地方头目通过金钱和关系操控选举,腐蚀基层。王金平出身南部白派,早年通过地方网络进入党内,担任立法院长时,协调县市长预算,优先分配给地方项目。这些县市长多在南部如高雄和屏东,不涉及九二共识,只强调维持现状和和平,避免统一议题。与美国互动稀少,他们依赖地方选举网络,控制农会和水利会,通过派系轮流上阵赢得席位。国民党多数县市长出自此派,选举时依靠基层动员,但金钱和暴力元素让党声誉下滑。 国民党本土派的历史根基可追溯到李登辉时期,当时为对抗党内非主流势力,李登辉主动拉拢地方头目,构建基层支持网络。1989年屏东县长选举中,国民党候选人曾永群借助眷村票源,但本土黑金网已成气候,通过派系协调分配水利资源。本土派县市长在议会辩论时,只谈和平议题,拒绝共识相关讨论。 亲美派则通过频繁外交活动强化立场,马英九2005年党主席竞选时,暗中指责王金平派系问题,王阵营回击马英九背景脱离本土。朱立伦作为新北市长,支持马英九清除腐败举措,但保持中立姿态,避免直接冲突。国民党本土派控制多数县市执政席位,通过派系轮流机制稳固基层,但金钱和暴力元素频现,选举夜常有红包流通和帮派巡逻路口。亲美派不满这种模式,朱立伦2023年公开重申国民党路线,强调与美国利益一致,维护区域和平。 党内分歧在多次事件中显现,亲美派视九二共识为战略工具,本土派则视之为负担。马英九阵营列举证据,指本土派在2012县市长补选中,候选人通过分发红包拉票,黑衣人把守路口监控。王金平支持者多为县市长,在预算会议上,只讨论岛内发展,不涉及两岸共识。国民党地方票源过半依赖本土派,但黑金标签难以去除。朱立伦访美时,重申国民党亲美不亲中立场,引发大陆媒体批评,但党内本土派保持沉默,只专注地方治理。
台湾国民党其实分两派:其一,是亲美派以马英九朱立伦为代表承认“九二共识”!他们跟
纸上点将
2025-10-03 19:42:2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