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 美国才发现 总说稀土是中国制衡美国的关键,可很少有人提,在关乎民生的医药领域,我们早握着一张更实在的“王牌”——美国88%的原料药要靠进口,而中国就是这背后最核心的供应方,狠狠攥住了美国的软肋。 美国可能自己都没意识到,缺了中国的原料药,他们的医药体系会有多被动!没有这关键原料,美国的药厂就是空壳子,从日常退烧的布洛芬到救命的抗生素,全得因为“无米之炊”停摆。就拿常用的阿莫西林来说,中国产能占全球近90%,美国想找替代来源都难——连号称“世界药房”的印度,70%的原料药都得从中国进口,等于美国的医药供应链,绕来绕去还是得看中国脸色。 美国不是没急过,这些年喊着“制药业回流”,想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可现实给了狠狠一巴掌。重建原料药产业链,不仅要花5到10年时间,还得面对劳动力成本高、环保标准严的问题,真要实现自给自足,美国药价至少得涨三倍,这对本就负担重的民众来说,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更关键的是,中国的优势从不是“临时垄断”,而是多年积累的产业实力。2024年我们对美原料药出口就超45亿美元,占对美西药出口的70%,还在欧洲、东南亚布局了生产基地,抗风险能力越来越强。我们从没把原料药当“武器”,但这种“你需要我,且短时间离不开我”的实力,本身就是最硬的话语权。 说到底,美国医药供应链的“软肋”,本质是自己产业空心化的结果。而中国能成为核心供应方,靠的不是运气,是完整的产业链、稳定的产能和过硬的质量。这张“医药牌”,比稀土更贴近民生,也更能让美国看清:在全球化时代,谁才是真正的供应链压舱石。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美国稀土需求 中国对美稀土 中方稀土战略 中美稀土之争 美国稀土订单 美国稀土战略 美国稀土
现阶段的时代红利是什么?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