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雁门关伏击战中,贺炳炎目睹了一名八路军士兵被一个不满五尺的日本兵一刺刀捅倒在地,不由地怒火中烧,当即冲了上去,日本兵见来人右手臂袖管空空,左手执刀,不由地心生轻蔑之意,叫嚣着直奔贺炳炎,哪知,只一个照面,贺炳炎就将对方砍刀在地。 这一幕,发生在1937年10月的黑石头沟。 那地方在山西雁门关以南,沟深、路窄、石多,天生就是打伏击的好地方。可谁也没想到,真刀真枪的干起来,最让人记住的,居然是一个只有一只手的团长。 说回那场战斗,伏击开始前,贺炳炎就已经盯了那条路好几天了。 716团的人白天埋伏、晚上侦察,想摸清日军运输队的来路去向。10月17日,贺炳炎亲自带人踩了点,选中了黑石头沟。 为什么选这儿?一边是悬崖,一边是陡坡,中间就一条能过车的公路,桥是石拱桥,一炸就断,日军要是进了这沟,就是瓮中之鳖。 可问题来了。 他们刚布完阵地,第二天上午日军就来了。北边开来五十多辆汽车,前头是兵,后头是弹药,全是肉票。 716团没有等命令,直接开火。炸首尾、打中段,一通火力下去,整个队伍乱成了一锅粥。 就在这时候,阳明堡方向又涌来两百多辆车。贺炳炎骂了一句:“狗日的,真把这当运输快线了!”他果断调兵堵截,把兵力硬生生分成两股。 这时候,真正的硬仗才开始。 日军不是吃素的,被打懵之后立马跳车还击,子弹像雨点一样砸下来。八路军这边子弹也不多了,贺炳炎一声令下:“上去拼刀子!”于是,白刃战开始了。 说到这你可能以为这就是高潮,其实还没到。 贺炳炎正在阵地巡查,忽然听见一声惨叫。 他回头一看,一名八路军士兵被一小个日本兵一刀从后腰穿透前心,当场倒地。贺炳炎眼睛一红,拔腿就冲过去。 他冲得不是快,是狠。 那个日本兵看见他右边袖子空空,只剩一只手,竟然冷笑着骂了句什么。他冲上前来,刀直奔贺炳炎胸口刺去。 贺炳炎左脚一撤,让开刺刀,左手马刀一撩,直砍敌人手腕,鲜血四溅,刀落地。紧接着他一个转身,刀背从后脑砸下去,那个日本兵像木头一样直挺挺倒地。 这过程,不到五秒。 战斗一直持续到晚上。 日军援兵越来越多,716团趁着夜色撤了。他们损失不小,但也干掉了日军三百多人,炸毁的车,数都数不过来。 三天后,贺炳炎又带人返回黑石头沟。10月21日早上九点,日军200多辆车再次驶入伏击圈,同一时间南边也来了几十辆。 八路军再次开火。日军这次学聪明了,立刻呼叫空军支援,八架飞机呼啸而来,炸了十多分钟。716团边打边退,又砍翻了上百人,打炸了十来辆车。 他们不是为了打仗而打仗,是为了断掉日军的补给线。 这事儿干成了。 至此,日军大同到忻口的补给彻底断裂,忻口会战前线的国民党主力,终于能喘口气。卫立煌后来拍着桌子说:“八路军把敌人几条后路都给卡死了!” 舆论一片叫好,《大公报》《新华日报》都报道了。这场战斗和之前的平型关大捷、夜袭阳明堡并称“八路军抗战三大首胜”。 但最让人记住的,还是“那个只有一只手的团长”。 贺炳炎,那年才24岁。 他早在1935年就失了右臂,长征路上,湖南瓦屋塘战斗时被炮弹炸碎骨头。没有麻药,没有消毒,用的是伐木锯,锯了两个多小时。他一句没叫,锯完三天,开始绑着刀练左手。 他说:“我是军人,手没了,命还在,能打。” 后来日军给716团起了个外号,叫“一把手部队”,不是说他们人少,而是怕那个只用一只手就能砍翻人的将军。 毛泽东也说:“从古至今,中国能有几个独臂将军?只有咱们红军能养出这样的兵。” 结尾怎么说? 那场雁门关伏击战,炸断的不只是公路,是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那一刀下去,不只是击毙了一个敌人,是让全军知道,就算只剩一只手,也能杀出一条血路。
他当13年军长,提拔军区副司令说能力有限!杨得志:就别谦虚了!“杨司令,我担心
【1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