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在藏南始终不敢吱声,而印媒一针见血的揭露了真相:新德里被印巴一战“怕了”。 最近这几年,印度在藏南的表现简直怂得没边儿,中国这边刚又公布一批,藏南地区的标准地名,把“达旺”“墨脱”这些字眼明明白白标在地图上,新德里那边愣是连句硬气话都不敢放。莫迪政府之前还咋咋呼呼在边境修机场,现在倒好,面对中国的主权宣示,连当年尼赫鲁喊“麦克马洪线神圣不可侵犯”的劲儿都没了。 有人纳闷印度咋突然软了?其实根子全在五十多年前那场仗上,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把它的底气彻底打没了,现在再遇上中国步步为营的架势,它哪敢再瞎蹦跶? 当年印度确实在东巴,把巴基斯坦揍得够惨,硬生生把孟加拉国从巴基斯坦分了出去,可西线战场的烂摊子,它自己根本没法收拾。6600名印度士兵死在西巴的荒漠里,还有529人成了巴军的战俘,当初费劲巴力占的那些土地,最后还得乖乖退回去。 这场仗表面看印度赢了,其实是把自己的家底扒了个干净:印度军方后来才醒过神来,自己这点兵力根本经不住两线折腾,西边巴基斯坦就是悬在头顶的一把刀,要是在藏南跟中国闹僵,巴基斯坦再从背后捅一下,它连还手的力气都没有。 当时的印度陆军参谋长曼克沙,后来在回忆录里都承认,西线的惨败让印度国防体系的弱点暴露无遗,从那以后,“怕两线作战”就成了印度军队的心病,到现在都没好。 偏偏中国还特别会,拿捏印度这个软肋,这些年在藏南玩起了“软刀子”,一步一步把印度逼得没辙。先是地名战,2021年到现在都第三次公布藏南标准地名了,每一次都像在印度脸上贴“这是中国的”标签,印度网民只能嘴硬喊“阿鲁纳恰尔邦”,可谷歌地图上明明白白标的都是中国地名,自欺欺人罢了。 再看基建,中国在藏南周边修的公路、机场,比印度建国七十年修的都多,林芝去年新投入的军用机场,歼-20从那儿起飞,十五分钟就能覆盖藏南全境;印度呢,在藏南修的公路要么被泥石流冲垮,要么刚修好就被中国无人机拍得清清楚楚,连部队调动都藏不住。 更狠的是经济上的牵制,印度每年从中国进口一百二十亿美元的电子元件、机械设备,六成以上要走藏南附近的亚东口岸,中国只要稍微放慢点通关速度,印度的手机厂、汽车厂就得停工,这种被人捏住命根子的感觉,新德里比谁都清楚。 更让印度头疼的是,巴基斯坦还总在西边“搞事情”,让它根本没法把精力放藏南。印度在巴控克什米尔部署了三十万大军,占了陆军总兵力的四成,这些人天天得防着巴基斯坦的“冷枪冷炮”,连抽个人手到藏南都难。 今年五月更丢人,巴基斯坦用中国给的歼-10C,在克什米尔上空击落两架印度战机,莫迪政府连抗议都不敢太大声,怕巴基斯坦再掀更大的波澜。不光军事上牵制,巴基斯坦还在政治上恶心印度,每次印度想在藏南搞小动作,巴基斯坦就去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查谟-克什米尔人权问题”,联合土耳其、马来西亚这些国家在G20峰会上帮中国说话,明着跟印度对着干。 经济上更绝,巴基斯坦拉着孟加拉国在孟加拉湾搞“反印贸易联盟”,印度出口到东南亚的货得多绕一千海里,运输成本涨了三成,本来想靠“东向行动”对冲中国,现在倒好,被巴基斯坦卡了脖子。 印度现在就是个典型的“两头顾不上”,为了同时防中国和巴基斯坦,每年把GDP的2.8%砸进国防,比中国多了一倍还不止,可花的都是冤枉钱。从俄罗斯买的S-400导弹,在歼-20面前根本不管用;从法国弄的“阵风”战斗机,连巴基斯坦的枭龙Block3都打不过。 经济上更糟,莫迪喊着“印度制造”,结果把基础设施的钱挪去修藏南的临时机场,今年基建投资降了12%,工厂没设备、没公路,制造业竞争力越差越远。外交上更被美国坑,本来想抱美国大腿制衡中国,结果今年美国以“违反制裁”为由,冻了印度三十亿美元外汇储备,就因为印度从俄罗斯买石油;美国还一边卖武器给印度,一边给巴基斯坦送装备,明着两边通吃,把印度当冤大头耍。 说穿了,1971年那场仗就是印度的“心理阴影”,让它永远记着自己经不住两线作战,现在中国步步紧逼、巴基斯坦背后牵制,它更是没了叫板的底气。莫迪政府现在两难:跟中国硬刚,怕巴基斯坦趁虚而入;服软又怕国内民族主义骂它“卖国”,只能在藏南装聋作哑。 可历史早证明了,想同时跟两个大国叫板的,没一个有好下场。印度要是还不清醒,总想着靠买武器、搞小动作占便宜,早晚得在藏南栽更大的跟头——毕竟在绝对实力面前,它那些小聪明不过是跳梁小丑的把戏,真要闹到最后,连现在这点面子都保不住。 大家瞅着印度这进退两难的样儿,是不是也觉得它这是自找的?要是它早点认清自己没那两线作战的本事,别总在藏南搞些没用的小动作,也不至于现在这么被动。你们觉得印度接下来会咋选?是接着硬撑还是彻底服软?
印度在藏南始终不敢吱声,而印媒一针见血的揭露了真相:新德里被印巴一战“怕了”。
桉闻通史
2025-10-02 00:05:4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