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今年72岁,这位掌舵俄罗斯25年的硬汉,终究会迎来谢幕,那么万一接普京班的人是个亲美派,中俄现在的局面会不会发生改变? 1999年年底,叶利钦突然就辞了职,把一个乱糟糟的俄罗斯,扔给了刚47岁的普京。那时候的俄罗斯,寡头把经济搅得稀烂,车臣叛乱闹得没个完,连军队的工资都快发不出来,说句不好听的,就是个空有大国架子的二流国家。 普京上台后,先收拾寡头,再平车臣,硬生生把军队的底气,给拽了回来,可这段历史也藏着个,绕不开的问题:俄罗斯的国运,太多时候都拴在领导人一个人身上。叶利钦搞休克疗法,差点把国家搞垮;普京靠强人政治稳住了局,可也让权力越攥越紧,现在他年事已高,接班人的事一冒头,俄罗斯的未来又开始飘了。 最近"西部-2025"军演那组照片,好多人都看出了门道,普京身边站着个穿西装的,不是国防部长,也不是总理,是总统助理阿列克谢·久明,站得比谁都近。在俄罗斯的政治规矩里,这种站位跟明着说"这是我选的人"没区别。 这久明也不是无名之辈,早年是普京的贴身保镖,2014年克里米亚那事儿,他就跟着指挥过;后来去当图拉州州长,搞经济改革还挺像样,民调支持率在全俄州长里排第二。现在他手里攥着国务委员会秘书、联邦安全会议常委的活儿,情报、军事、行政这三块核心权力,差不多都沾着边儿。 外界现在都觉得,久明就是普京路线的"传声筒",他之前公开说过,"俄罗斯要的不是跟西方妥协,是攥紧国家利益的铁腕",要是他真接了班,中俄关系大概率能接着稳下去,说不定能源、军事上还能再往深了走。可就算是他,也不能忽略一个现实:俄罗斯对西方,从来就没断过那点"念想",尤其是经济上,软肋太明显了。 俄乌冲突之后,欧洲疯狂"去俄化",俄罗斯对欧洲的天然气出口,直接跌了85%,石油收入拦腰砍,为了填窟窿,只能把能源往中国、印度这边送。2025年的时候,中国已经占了俄罗斯石油出口的47%,成了最大买家,可这买卖做得多憋屈? 卖给印度的原油,10桶赚的钱,还没过去卖给欧洲1桶多。更要命的是,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全靠西伯利亚铁路和远东港口,这些设施早就超负荷了,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原计划2030年投产,结果钱不够、技术跟不上,拖到现在还没个准信。就这经济底子,俄罗斯真敢跟中国翻脸?除非是不想过日子了。 当然,中俄也不是只靠能源绑着,科技上的合作也在往深了走。2024年俄罗斯搞了个AI国际联盟,专门拉中国机构入伙,一起搞大语言模型、培养人才,普京甚至亲自下令,让俄储蓄银行跟中国在AI研发上"再使劲儿"。 这看着是双赢,俄罗斯缺芯片、缺算力,中国有完整的供应链;中国想破西方的技术封锁,俄罗斯想借中国市场突围。可这里头的风险也明摆着,俄罗斯对技术外流的警惕性比谁都高。 更有意思的是,俄罗斯的"骑墙术",一边跟中国抱团,一边没断了跟欧洲的"暗线"。2025年那会儿,欧洲对俄能源制裁都加得那么狠了,俄罗斯还通过土耳其给欧洲送天然气,占了欧盟LNG进口量的14%。这种实用主义,要是碰到个亲美派的接班人,说不定就会学乌克兰的泽连斯基,想在西方和中国之间"两头吃"。 可俄罗斯不是乌克兰,手里有核武器,有那么大的地盘,还有重塑秩序的野心,真要彻底倒向西方,付出的代价可不是一般的大。西方能给俄罗斯什么?无非是放宽点制裁,可想要恢复到以前的合作水平,门儿都没有。 其实咱们中国,早就没把宝押在一个人身上,该做的准备早都做了。能源上,不光跟俄罗斯买,还跟沙特、伊朗、委内瑞拉这些国家深化合作,2025年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降到了65%,比2020年降了8个百分点,就算俄罗斯这边出点岔子,也不至于慌了神。 说到底,普京时代的俄罗斯,就是个矛盾体:想恢复苏联的荣光,却离不开西方的技术;想跟中国好好合作,又怕中国太强势;一边骂西方霸权,一边又没断了跟西方的勾连。这种矛盾,到了权力交接的时候,只会更突出。 就算久明接了班,中俄关系能稳,可俄罗斯经济的脆弱、对西方的那点"念想",还是会埋下隐患。 老话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放在国与国之间,再实在不过。中国防着俄罗斯,不是不信任,而把命运攥在自己手里,比啥都强。 最后也想问问大伙儿,你们觉得要是俄罗斯真出了亲美派领导人,他能撑多久?真能让俄罗斯跟西方走到一块儿去吗? 参考资料:澎湃新闻
俄“反侵略”之战即将打响,普京签下总统令,对中国只有一个要求9月29日,普京
【54评论】【14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