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宣布:派兵!德国宣布:派兵!瑞典宣布:派兵!法国、德国和瑞典29日宣布,将向

桉闻通史 2025-10-01 15:05:55

法国宣布:派兵!德国宣布:派兵!瑞典宣布:派兵!法国、德国和瑞典29日宣布,将向丹麦派遣军事人员,并提供反无人机设备,协助加强本周在哥本哈根举行的欧盟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欧洲政治共同体领导人会议安保工作。   事情得从9月24日晚上说起,丹麦奥尔堡机场突然拉响红色警报,几十架无人机没开导航灯,也不回无线电,就跟幽灵似的往机场空域凑,还玩起了“蜂群战术”。没办法,机场只能紧急关闭,几百架航班停飞,几千旅客困在航站楼里。   这还不是头一回,过去七天里丹麦已经遇上七次这种事,目标专挑敏感地方:卡鲁普空军基地那次最险,一架无人机直接突破防御,离停F-16战斗机的机库就差200米;政府大楼上空也出现过,绕着楼顶飞了两圈才消失。丹麦国防大臣巴赫后来坦言,这些无人机的飞行路线明显是算好的,就是在试探防御的漏洞。   更让人揪心的是这些无人机的“本事”,它们会躲雷达盲区,贴着建筑物低空飞,甚至能干扰电子信号。有个参与拦截的丹麦士兵说,他们用电磁脉冲枪打过去,无人机就抽了两下,居然又稳下来继续飞。这水平根本不是普通爱好者能弄出来的。丹麦自己扛不住了,才向欧盟盟友求援,这才有了三国派兵的动作。   法国派来的“小狐”直升机是个硬角色,搭载的“米拉德”反无人机系统,2500米内就能干扰无人机导航,让它们直接失控掉下来;35名军人组成的跨军种特遣队,都是处理这类突发情况的老手。   德国来得更实在,除了40人负责无人机的侦测、识别,还把“汉堡”号护卫舰开到了哥本哈根港,这艘舰上的“海上长颈鹿”雷达厉害得很,能同时盯几百个空中目标,连无人机的型号都能辨出来,而且这次支援要一直待到10月7日,把会议全程护住。   瑞典也没含糊,不仅给了反无人机系统,还临时借了好几套高性能雷达,连警方都派了大批人手去帮忙——三国甚至搭了个实时情报网,不管哪方发现异常目标,0.3秒内另外两方都能同步锁定,配合得比预想中还默契。   不过大家最关心的还是,到底是谁在操控这些无人机?现在没实锤,但有两个方向的线索最显眼。一个是和俄罗斯的“混合战争”沾边,俄乌冲突里俄军早就把无人机当“撒手锏”用了,从炸乌克兰能源设施的“天竺葵-2”,到黑海舰队用的“海鹰-10”,战术经验足得很。   而且这次丹麦发现的无人机,和俄军在叙利亚用的“柳叶刀”长得特别像,北约情报部门猜,这些无人机可能是从白俄罗斯或者波罗的海国家流进来的,目的就是搅乱欧盟对乌克兰的军援决策。   另一个可能是极右翼势力在搞事。这些年欧洲极右翼组织越来越军事化,德国联邦情报局前段时间刚破了个案子,一个叫“欧洲爱国者”的组织,居然想拿无人机炸柏林议会大厦,还在网上讨论怎么把民用无人机改成“飞行炸弹”。   丹麦情报部门查下来,发现部分无人机的控制信号来自德国境内的加密网络,而这个网络跟好几个极右翼组织都有关联——不管是哪方,都把欧洲的安全短板暴露得明明白白。欧盟负责防务的库比柳斯后来也承认,现在的防空系统还是冷战时的设计,面对这些低成本、灵活的无人机,就跟拿长矛对付坦克似的。   事实上,这场危机对欧洲的影响,早超出了“安保”本身。军事上,北约赶紧说要在波罗的海搞“无人机防御墙”,整合雷达、激光武器和电子干扰设备,从挪威一直铺到波兰,但这工程得花三年还得投几百亿欧元,远水救不了近渴。   政治上欧盟内部更乱了,波兰、立陶宛这些东欧国家喊着要狠狠制裁俄罗斯,德国、法国却怕激怒莫斯科再引发能源危机,连原本要讨论的对乌军援方案,在哥本哈根峰会上都没能谈下去。经济上更惨,丹麦是北欧的物流枢纽,机场港口一瘫痪,汽车、医药这些行业的全球供应链全受影响。   最直观的还是民众的感受,以前总觉得战争离得远,现在看见天上的无人机,才觉得危险可能随时掉下来。民调显示现在超过60%的欧洲人都支持增加国防开支,这在和平年代几乎没见过。说到底,这场无人机危机就是技术革命撞上了地缘博弈。现在几架无人机就能干以前百万大军才能干的事,几千美元的民用设备就能破解上亿的防空系统,这种“非对称”的变化,正在慢慢改写国际关系的规则。   对欧洲来说,这既是麻烦也是机会:要是能借着这个事推动军事技术革新和防务一体化,说不定能在未来的安全格局里多些主动权;可要是还陷在内耗里,搞不清重点,那很可能会变成大国博弈的“棋盘”。   但不管怎样,这事已经给全世界提了个醒:在这个技术飞快发展的时代,谁都不能再对新型安全威胁掉以轻心,不然下一场“无人机风波”,可能就会出现在自己家门口。 参考资料:东南网

0 阅读:70
桉闻通史

桉闻通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