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说,对岸称“中国台湾省”,说台湾是中国一部分,如此“并吞”台湾“主权”,是

修竹崽史册 2025-09-30 15:47:00

赖清德说,对岸称“中国台湾省”,说台湾是中国一部分,如此“并吞”台湾“主权”,是“境外敌对势力”。在台海两岸关系日益紧张的当下,一位台湾地区领导人突然抛出惊人言论,将对岸称为“境外敌对势力”,声称其吞并台湾主权,这究竟是政治把戏还是危机信号?   自民进党执政以来,两岸沟通基本停摆,台湾内部围绕“主权”与“安全”的讨论越来越激烈。   特别是近期,包括共军频繁军演、台湾多起所谓“共谍案”爆发,一些社会舆论开始把“渗透”、“统战”当作真实威胁看待。   赖清德在这个时候抛出“境外敌对势力”的说法,看起来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呼应了岛内一股明显增强的戒备与防范氛围。   从他执政以来推进的政策,比如恢复军事审判权、强化反渗透法乃至军方内部的管控,也在逐步塑造一种“对抗敌对势力”的社会心理。   从两岸关系的历史框架来看,大陆对台湾的立场一直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把台湾视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国际间大多数大型组织也是基于这个基调来处理台湾问题。   联合国相关决议也是大陆经常拿出来的依据,而赖清德在对大陆表态上一次次突破以往惯例,不仅激化了两岸的认同对立,也让岛内关于“要不要强硬表态”的争议变得更加激烈。   赖清德的这种表述并非一时“出格”,从他主张“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到拒绝谈和平协议,甚至强调“靠强大实力、不是口头承诺才能保护台湾”,整个政策走向都在一步步加码对抗意味。   这样做很大程度上可以巩固自己支持群体,对部分台湾民众来说,这就是在捍卫所谓“主权”和安全。   岛内有不少批评认为,把大陆直接标签为“敌对势力”,容易激化矛盾,不利于两岸和平。   甚至有一些观点认为,长期制造敌我分明的氛围,反而会拖累台湾自身发展,把民众带入持续紧张的情绪中。   这种立场强硬的变化,其实背后既有岛内政治格局压力,也牵涉到外部格局的联动。   这些年来,美国等外部势力不断在台湾议题上发声,而日美等亚太盟友针对台海局势的话语权也持续增强。   在国际氛围的渲染下,台湾安全政策的整体走向变得更为“主动防守”,更注重与“反渗透”挂钩的动员和法治建设。   台当局反复提及经济安全,推动所谓“中美脱钩”,也同样服务于构建“外部敌对环境”的整体叙述。 台湾和大陆的贸易联系虽然仍占较多比重,但越来越多资金、技术转向东南亚、美、日等地,这波趋势也被打包装进了“安全考量”,让经济“脱钩”有了新口实。   赖清德的新定性,一时间在岛内不同群体和政治阵营中引发极大反响。   部分绿营人士乐见其成,认为喊明敌我有利于拉高防卫士气,而蓝营则担心这样强调对立会让台湾失去与大陆的最低共识与对话空间,一些中立民众则更关注未来两岸擦枪走火的风险会不会因此上升。   当前台湾当局不仅在舆论、法律、军事等层面逐步设置防线,也在岛内社会形塑“我们与敌人对抗”的气氛。   这的确让部分选民感到“更有安全感”,这也让两岸原本就日益模糊的灰色地带,变成了更加难以调和的对立面。   赖清德关于“境外敌对势力”的定位,已经成为当前台海局势转变的鲜明标志。   未来两岸关系很可能会维持在警觉和对抗的状态中,和平对话和共识的可能性也在不断远离。   在这种“敌我”意识下,台湾社会和整个台海地区所要面对的,已不只是话语之争,更是极现实的安全与发展抉择。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赖清德宣称两岸“互不隶属”等言论 国台办回应》

0 阅读:0
修竹崽史册

修竹崽史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