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免签协议的严重后果,已经逐渐显现出来了。自2024年起,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免

修竹崽史册 2025-09-30 11:46:51

中俄免签协议的严重后果,已经逐渐显现出来了。自2024年起,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免签协议正式落地,不少人当时还只是当作一条普通的外交新闻刷过,但当政策逐渐在现实中发酵,事情的走向明显开始“超预期”。   免签政策一上来,黑河、满洲里、珲春这样的地方成了人气新高地,每天一早,市区的早市、夜市上都能见到一批又一批的俄罗斯朋友。   他们来买早餐、扫货、逛超市,队伍排得比平时长多了不少,原来只靠本地居民生意的小商户,开始挂上中俄双语的招牌,有的老板为了方便招待客人,专门学了点简单的俄语。   这股热闹劲,给小城市带来一种“国际化”的新气息,甚至很多短视频里还能看到俄罗斯游客在中餐馆点菜、跟中国人一起排队的画面。   中国人去俄罗斯“自由行”也方便了许多,过去被签证环节卡住的不少游客和生意人,现在说走就走已经变得普遍。   以往想跟俄罗斯客户谈点合作,总要早早开始办手续,现在一到口岸刷一刷证件,马上就能进入对方的地盘,做贸易走访轻松多了。   免签政策让很多中小贸易商和自由职业者下决心扩大业务,把握新的商机,边境城市成了他们迈向国际市场的跳板。   各地对外贸易的增速明显,投资和办企业的热情也高涨,东北“向北开放”的战略因为这个政策变得更有底气。   生意火了,跟着来的旅游行业也出现了大幅提升,黑河、绥芬河这些口岸城市,酒店、餐馆、景点这段时间的订单应接不暇。   接待能力一下子被快节奏拉高,相关从业者全都变得特别忙,但这样一波流量,也暴露出基础设施和服务的短板。   原本体量就小的城市,突然要应对这么多外来人口,交通、住宿、公共卫生压力都大了不少。   当地政府现在要考虑的不只是旅游营销,还要提升管理模式,比如加强中俄双语导览、更合理规划交通、提升支付体验等。   免签后,社会管理的难度也加大了,边境口岸的治安、疫情防控任务明显更重,除了游客,还有来求学、打工或者经商的各类跨境人员。   这些人流的流动性、身份多元性使得有关部门更难“看得住、管得好”,有些游客对免签流程和边境出入管理的具体规定不是很清楚,导致现场办理入境手续时手忙脚乱,甚至还会影响到过境效率。   中俄之间的支付障碍也被不断放大,例如有中国游客在俄罗斯不适应当地消费场景,反过来俄罗斯游客在中国有时候又不能很好地用本国支付方式,增加了诸多小摩擦,解决这些配套问题成了双方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任务。   优质口岸城市发展得很快,但一些设施不完善的小口岸就难以分享这波流量红利。   有的地方虽然人来人往,可交通、配套和产业链跟不上,游客只是“走马观花”式逗留,没能带来太多实质收益。   在很多专家看来,免签给边境乃至整个中俄关系带来的不仅仅是流量和人气,更像是一个区域能否借机升级、实现自我转型的机会。   比如不少人建议边境城市可以打造“北境国门”的文旅品牌,形成集贸易、文旅、休闲于一体的全新发展模式,逐渐转型为更重要的国家级节点,把目前火爆的人气转化为持续的经济竞争力。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信源:环球时报——中方:对俄试行免签

0 阅读:87

猜你喜欢

修竹崽史册

修竹崽史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