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拼了四十多年,好日子刚开头,凭什么让外人来摘桃子? 中国将于10月1日生效K签证政策,而受阻于美国将H-1B签证费用提高至10万美元的外国申请者,必然会目标瞄上我们! 说实话,这句话很多人心里都憋过。中国一路从改革开放到今天,真的是硬生生拼出来的。 那是几十年如一日的辛苦,从最开始缺钱缺技术,到今天能在芯片、新能源、人工智能这些领域有了自己的位置,这里面有多少人的汗水和代价? 可以说每一步都来之不易。现在好不容易刚过上点有盼头的日子,凭什么让别人轻轻松松跑过来摘现成的果子? 这就得扯到最近大家热议的“K签证”。中国说要搞个特殊签证政策,把真正的高端科技人才引进来。 政策本身没问题,关键看怎么执行。你要真是顶尖的科学家,能把核心技术带进来,能补我们缺的短板,能和中国的产业深度结合,那没问题,欢迎你来。 但如果只是打着“高端人才”的旗号,实际上是混子,是投机分子,甚至就是冲着来薅羊毛、占便宜的,那我们凭什么让他们钻空子? 很多人会说,中国不是一直强调开放吗?对,开放没错,但开放绝不是“无门槛的随便进”。我们搞开放是为了更快追上世界最前沿,而不是给别人提供免费午餐。 中国市场这么大,机会这么多,谁不眼馋?但问题是,你想来分蛋糕,可以,先拿出你真正的实力。 咱们回头看看这几十年,中国人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多少工厂靠着“引进、消化、再创新”起家。 那时候我们没办法,得先学。但学的过程里,中国人真的是拼命补课,拼命追赶。有人说中国人勤奋,这个词在当时绝不是夸张,那就是熬夜、就是干活、就是不要命。 四十多年一路狂奔,才有了今天的格局。你现在说中国要开放签证让外国人才来分一杯羹,那老百姓心里当然要问,你到底是来一起干活的,还是来摘桃子的? 如果是来干活的,那咱们欢迎;如果是来摘桃子的,那咱们坚决说“不”。 说到这里,有些人可能会替外国人喊冤,说你们这样不大气,不符合全球化思维。可问题是,真正的全球化从来都不是“单方面吃亏”。 你看西方国家怎么搞签证的?美国的H1B,门槛高得很,还要抽签。欧洲国家搞所谓“蓝卡”,也要对学历、工作年限、行业紧紧卡死。 甚至有的国家还会规定,你必须在他们本国企业干满几年,成果也得归他们。人家那才叫会算账。为什么到了中国这里,就有人要求我们“无条件开放”?凭什么? 我们必须看清楚,现在的中国不是当年的中国。以前我们要的是“什么都学”,因为我们啥都缺;现在我们要的是“精准引进”,缺啥才引啥。 不可能什么人都往里放。要是真没门槛,那中国辛辛苦苦几十年积累下来的红利,很可能就会被一堆不怀好意的人盯上。 而且别忘了,现在中国在不少领域已经有了全球竞争力。新能源汽车、5G、人工智能,这些都是走在前列的。 你要是设门槛不严,到时候引进一堆“二流三流”的人,反而会拖后腿,甚至还可能带来风险。 比如有人打着科研的幌子,实则是套取技术,转头拿回去给别人用,这种事难道没发生过?太多了。所以说,开放是必须的,但保护更是必须的。 归根结底,K签证要搞,但一定得有严格的筛选标准。什么叫真正的高端?那就是能解决中国眼下关键难题的。 比如卡脖子的半导体,关键材料,核心算法,谁能填这些坑,那才是真正的“高端人才”。 如果只是挂着个所谓的国际机构身份,或者吹嘘自己在某个实验室混过几年,却拿不出硬货,那对不起,请你绕道。 更重要的一点,这个政策不能被当成“面子工程”。有些地方一听说要引进外国人才,就赶紧凑热闹,把门槛降到极低,好像外国人只要一来就能提升形象。 其实这种做法最危险。因为它会让真正有价值的资源稀释,甚至让中国企业形成依赖心理,不再努力培养自己的科研力量。最后的结果是,我们拼了四十多年积累的优势,反而会被一点点消耗掉。 说白了,中国今天的开放,绝不是“来者不拒”。开放是有条件的,是讲规则的,是要你拿出真本事来证明的。 我们过去已经走过了“低水平模仿”的阶段,现在要的是“高水平对接”。我们欢迎你来,但要对等,要真诚,要能给中国的发展带来实际帮助。否则,抱歉,这不是摘桃子的季节。 所以啊,那句老话一点没错,好日子是自己拼出来的。中国人用几十年的时间,从一个什么都缺的国家,变成了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这份成果来之不易。我们愿意分享,但绝不是无条件的奉送。 对真正的精英,我们会敞开大门;对混子和投机分子,我们必须坚决说不。这不仅是对中国负责,也是对未来几代人负责。 中国开放K签证的核心,不是给外国人方便,而是让中国更快补齐短板。真正有实力的,欢迎;想来摘桃子的,对不起,不请自来的人,我们不稀罕。
我们拼了四十多年,好日子刚开头,凭什么让外人来摘桃子? 中国将于10月1日生
当永安
2025-09-30 11:45:51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