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免签协议的严重后果,已经逐渐显现出来了。自2024年起,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免签协议正式落地,不少人当时还只是当作一条普通的外交新闻刷过,但当政策逐渐在现实中发酵,事情的走向明显开始“超预期”。 这种 “超预期” 首先体现在旅游流量的爆发式增长上。2024 年数据显示,中国内地居民首站赴俄罗斯旅游达 103.94 万人次,同比增长 209.3%;中国内地接待俄罗斯入境游客 150.35 万人次,同比增长 115.1%。 2025 年 9 月中方宣布对俄试行免签后,效应更加显著,政策生效日之后出发的赴华机票销售额翻了一番,酒店搜索和旅行咨询激增 5 至 9 倍。俄罗斯民众过去赴华需填写 6 页问卷、亲自前往签证中心、支付费用并等待漫长时间,如今手持普通护照即可实现 “说走就走” 的旅行。 热门目的地清单勾勒出两国人员往来的鲜活轨迹。俄罗斯游客赴华热门城市包括北京、上海、三亚、广州、哈尔滨等十个城市,北方边境城市尤其受益。吉林省珲春作为对俄口岸城市,自 2023 年中俄免签团队游重启后,边境游客人数猛增。 黑河市则通过举办跨境文旅交流会,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等签订合作备忘录,进一步承接免签带来的流量红利。海南更将免签政策延伸,针对俄罗斯等 59 国人员扩大入境事由,涵盖商贸、探亲、医疗等多领域,允许停留不超过 30 天。 政策联动让便利化程度持续升级。中国对俄免签停留时间与其他多国一样,从原 72/144 小时延长至 240 小时,外国游客在华住宿登记、支付、通信、语言服务等方面的便利度同步提升。 俄罗斯也推出对等回应,对包括中国在内的 64 个国家启用电子签证,优化申请流程并缩短出签时间。这种双向便利化打破了人员往来的壁垒,尤其在欧美对俄签证限制升级的背景下,为俄罗斯民众出境提供了更广阔选择。 “超预期” 的影响早已超越旅游领域。俄罗斯总统普京公开表示,免签政策是友好举措,将促进商业发展、商贸往来和人员交往。边境城市的跨境贸易随之活跃,小商品、农产品等商品流通效率提升,不少俄罗斯商户借着免签便利频繁往返中俄两地,寻找合作机会。 文化交流也随之升温,俄罗斯游客带着本国艺术作品参与中国地方展会,中国游客则深入俄罗斯体验民俗文化,这种民间互动让两国情谊更加深厚。 这种 “严重后果” 本质上是民心相通的加速度。中国已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 150 多个国家和地区缔结互免签证协定,对 54 个国家实施过境免签政策,免签协议成为搭建友谊桥梁的重要载体。 从机票酒店的预订数据到边境口岸的人流往来,从商贸订单的增加到文化交流的频繁,这些 “超预期” 的变化,实则是两国关系在民间层面的深度落地。 政策的持续推进让这种 “后果” 不断延伸。2025 年 9 月启动的对俄免签政策将持续至 2026 年 9 月,随着时间推移,双向往来的规模还在扩大。那些曾经被签证流程阻隔的交流需求,如今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互动场景,让中俄合作的民意基础更加坚实。
德国垮了,法国崩了,英国也开始游行了!欧洲出了什么问题?俄罗斯为什么仍然很稳?一
【7评论】【1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