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5年,宰相王涯被宦官投入大牢,打得遍体鳞伤。这时的唐文宗被宦官挟持,已经是泥

帝王八卦 2025-09-29 12:13:37

835年,宰相王涯被宦官投入大牢,打得遍体鳞伤。这时的唐文宗被宦官挟持,已经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只能违心的下令处死王涯。 唐文宗李昂登基时,接手的是个宦官专权的烂摊子。他的祖父唐宪宗、兄长唐敬宗都惨死于宦官之手,就连他自己,也是被权宦王守澄推上龙椅的傀儡。 当时的朝堂上,牛僧孺与李德裕两大派系的党争正闹得沸沸扬扬,两派为抢权夺利纷纷讨好宦官,根本没人愿意陪皇帝趟这趟险水。 局势的转机,来自两个 “不入流” 的人物:医师郑注与落魄书生李训。这两人本是王守澄安插在文宗身边的眼线,却敏锐捕捉到唐文宗的心思,主动上前请缨 “愿为陛下扫清宫中奸佞”。 唐文宗破格提拔两人,以李训为宰相,郑注为凤翔节度使,让他们暗中策划除阉行动。 最初的计划推进得异常顺利:他们利用宦官内部的矛盾扳倒了韦元素等三位实权宦官;又借另一位宦官仇士良的力量夺走了王守澄的兵权,最后用一杯毒酒送走了这位 “拥立功臣”。 然而,李训私心自用,担心郑注会分走功劳,竟临时变卦,把原本计划在王守澄葬礼上一网打尽所有宦官的方案,改成了后来那场荒唐的 “甘露诱杀计”。 835年11月21日的早朝,左金吾卫大将军韩约突然从朝班中走出,向唐文宗奏报:“左金吾杖院的石榴树上降下甘露,这是上天赐予的吉兆啊!” 李训趁机进言:“陛下应当亲自前往查看,以顺应天意。” 文宗故作惊喜,先派宰相们去验证真假,李训回来后却故意皱着眉说:“臣看着不太像真的甘露,怕惊扰了陛下圣驾。” 这一连串欲擒故纵的戏码,其实是为了引诱宦官首领仇士良入局。 随后,仇士良带着鱼志弘等宦官跟着韩约去后院,踏进院门后,一阵寒风掠过,帷幕后面隐约闪过刀光。仇士良反应很快,尖叫着转身就跑。 接着,仇士良带着一众宦官控制住了唐文宗。李训见事情败露,竟然不想着去挽救,反而抛下众人,自顾自的往城外跑。 仇士良等大宦官勃然大怒,派兵四处搜杀朝廷大员,连未参与此事的宰相王涯也给挂入了大牢。 仇士良认为王涯和李训同为宰相,不可能不清楚内幕,下令严加拷打。年近七十的王涯实在扛不住酷刑,最终在那份伪造的供词上按了手印 ,供词上赫然写着 “与李训共谋废立君主”。 消息传到宫中时,唐文宗已被仇宦官软禁在宫中。宦官们拿着供词逼迫唐文宗下旨,仇士良威胁说:“陛下要是不杀王涯,我们没办法向神策军士兵交代!” 唐文宗心里比谁都清楚王涯是无辜的,当年提拔李训时,李德裕坚决反对,是王涯顺着自己的心意说了句 “可以”,如今却要由自己亲手把他送上绝路。 可此时,唐文宗连保护自己都做不到,只能在处死王涯的诏书上写下 “准奏” 二字,然后把脸埋在龙袍里痛哭。 几天后,神策军士兵将王涯、贾餗等 “逆臣” 押到子城西南处斩。 当王涯被架到行刑台上时,看到了同样被定为 “同谋” 的王璠,他不服气的喊道:“王璠!当年宋申锡的事是你泄的密,今天才有这样的灾祸!你才是真正的祸根!” 王璠反驳说:“是你自己招供的,凭什么拉我一起垫背!” 两人的争执也是好笑,因为对结果毫无改变。 刀刃落下的那一刻,王涯的脑海中闪过无数画面:自己早年考中进士时的意气风发,当年为唐宪宗撰写《平淮西碑》的荣耀时刻,掌管盐铁事务时为朝廷增加赋税的苦心付出。可这一切都已成过眼云烟,他最终成了宦官立威的工具、李训贪功的替罪羊。 仇士良站在远处冷眼旁观,嘴角露出一丝冷笑。这场 “甘露之变” 让他完全掌控了朝政,四位宰相全部被杀,就连远在凤翔的郑注也被杀死,受牵连被灭族的人多达上千。 文宗从此被软禁在深宫中,直到五年后抑郁而终,临终前还哀叹自己 “连汉献帝都不如”。 王涯的死,成了晚唐的一道分水岭。此后,宦官势力 “挟天子以令诸侯”,神策军变成了他们的私人武装,就连宰相的任免,都要经过宦官点头同意。 不过,这场血案也为后来的局势埋下了伏笔。唐武宗即位后吸取教训,用 “明升暗降” 的手段削弱了仇士良的权力;到了唐宣宗时期,又借着 “大中之治” 的契机打压宦官势力,让朝堂暂时恢复了一丝生机。 可晚唐的病根早已深种:藩镇势力见朝廷内乱不断,趁机扩大自己的地盘;朝中大臣为了自保,也不敢与宦官抗衡。 王涯的诗文后来大多散失,只留下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这样的诗句流传后世。没人再记得他曾主持过盐铁改革,没人再提起他编撰的《元和姓纂》,世人只知道他是 “甘露之变” 中被杀的宰相。就像没人记得,那场闹剧的开端,是一位皇帝想效仿 “唐太宗” 的理想,而结局,却是整个大唐王朝加速走向崩塌。

0 阅读:19

猜你喜欢

帝王八卦

帝王八卦

皇帝们的私生活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