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名肺癌专家,帮助了许多肺癌患者延长生命,结发现自己也身患肺癌。在自己确诊后

在下雒无畏 2025-09-29 11:36:27

美国一名肺癌专家,帮助了许多肺癌患者延长生命,结发现自己也身患肺癌。在自己确诊后,没有伤心愤怒,反而认为这是一种荣幸:“现在我能亲身体验我所有患者曾经历过的一切了”   红星新闻9月28日报道,一名享誉国际的顶尖肺癌专家,宣布自己已经患了肺癌三年,到了救不回来的地步。   55岁的罗斯・卡米奇站在电脑前,手指划过屏幕上的肺部影像,20多年来看过上万张肺癌片子的他,一眼就认出了那些熟悉的病变特征。   那是他毕生研究的肺癌,如今长在了自己的肺里。   那是2022年6月,这位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癌症中心肺癌项目的主任,正处在职业生涯的巅峰期。   此前,他帮助过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肺癌患者延长生命,有的患者20多岁确诊,在他的治疗下活到了50多岁。   可那时的他,还没意识到持续的喘息和肩膀疼痛不是哮喘,也不是健身房拉伤的肌肉,直到一张X光片打破了所有平静。   接下来的4天里,加急CT、支气管镜活检接连完成,结果比他预想的更糟,双肺、骨骼甚至脑部都有癌细胞转移,确诊为第四期非小细胞肺癌,也就是晚期,无法治愈。   确诊后的三年里,卡米奇没把病情告诉太多人,连日常治疗都特意选在人少的地方,就怕遇到自己的患者。   他怕那些正抱着希望来找他的病人担心,也怕家人为他焦虑。   那时他的两个女儿才12岁和10岁,他不想错过她们成长的任何一个重要时刻。   可瞒着病情的日子里,他没停下工作,依旧带领团队做研究、指导年轻医生,只是研究的扫描片里,多了几张属于自己的。   后来,卡米奇把自己的经历写进了研究里。   2025年5月,他在《胸部肿瘤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探讨临床研究人员该如何描述新型抗癌疗法的副作用。   很少有人知道,这篇论文里藏着他自己的治疗体会。   作为医生,他以前总在研究疗法的效果,可当自己成了患者,才更真切地明白,如果一种疗法让人难以耐受,再有效的技术也算不上真正的进步。   他在接受治疗时,用到的部分诊疗项目,正是过去20年里他参与研发或推广的成果,这种“自己的研究帮了自己”的经历,让他更加确信,只有站在患者的角度,才能做出更贴合需求的治疗方案。   有人问过卡米奇,一辈子和肺癌斗争,最后自己患上这种病,会不会觉得愤怒?   他却摇了摇头,说确诊没几天,他就把这件事当成了一种荣幸:“我终于能亲身体验到我的患者们曾经历过的一切了。”   以前他听患者说化疗后的难受、复查前的焦虑,能共情却难共感。 可当他自己每90天要去做一次复查,前一周会因为担心结果而坐立难安,看到肿瘤缩小又会像卸下千斤重担时,才真正懂了那些话语背后的恐惧与期待。   也是这份体会,让他后来发起了“90天挑战”,鼓励患者在两次复查间隔里做一件一直想做的事。   他自己先是花了两个90天从沙发上站起来跑完5公里,后来又学瑜伽、画画,甚至买了辆二十年前的敞篷车,就是想告诉大家,哪怕在抗癌,也能把日子过出滋味。   和卡米奇一样,中国医生黄丹丹也在抗癌路上留下了温暖的痕迹。   这位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的肿瘤内科主治医师,33岁时被查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四期,癌细胞已经扩散到骨髓。   医生预估她的生存期只有半年,可她没被吓倒,开了抖音号分享化疗反应、医保报销流程,笑着调侃自己掉光头发、激素肿脸的样子像“面包超人”。   她用1年8个月的坚持突破了生存期预言,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还在视频里提醒大家“记得体检,别等像我这样”。   卡米奇和黄丹丹,一位在国外研究肺癌,一位在国内对抗淋巴瘤,虽然面对的癌症不同,却有着同样的乐观。   卡米奇说现在的肺癌正变得像艾滋病一样可以管理,黄丹丹说癌症没那么吓人但也别不当回事,他们都在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患者,确诊不是终点。   哪怕卡米奇的病情后来出现了新的病灶,哪怕黄丹丹最后还是没能战胜病魔,他们都没放弃过传递希望。   因为他们知道,医生的力量不只是在诊疗室里开处方,更在患者心里点亮一盏灯,让大家知道,就算走在抗癌的路上,也能带着勇气继续往前走。   从卡米奇和黄丹丹的故事里,我们也能看到医者抗癌带来的启示。   一方面,它让更多人明白癌症早筛的重要性,卡米奇最初误判症状、黄丹丹因例行体检发现病情,都在提醒大家别忽视身体发出的信号。   另一方面,也让医疗从业者更重视患者的真实体验,就像卡米奇在研究里强调的,疗法不能只看效果,还要考虑患者能不能耐受。   不过这些启示,终究是为了让更多人感受到他们传递的那份力量,抗癌路上或许有难,但只要不放弃,就总有希望在前方。

0 阅读:55
在下雒无畏

在下雒无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