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飞行员发现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怪现象每次中国战机伴飞,既不是歼16、也不是歼20、更不是歼35,总是用歼11伴飞或拦截他们! 这一选择背后,蕴含着中国空军独特的战术智慧。 从战术角度看,歼-11确实是执行伴飞拦截任务的"最优解"。作为双发重型战机,它不仅具备出色的航程和留空时间,更能提供单发战机无法比拟的安全冗余。在海上复杂气象条件下执行近距离伴飞任务时,这一特性显得尤为重要。 军事分析人士指出,歼-11继承了苏-27系列优秀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在低速操控性方面表现突出,这使其在近距离伴飞时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空军在这一任务中的装备选择体现了精准的效费比考量。使用歼-20这样的五代机执行日常巡逻任务,不仅运行成本高昂,也无助于发挥其隐身作战的优势。相比之下,歼-11在保持足够战术威慑的同时,实现了任务成本与效益的最佳平衡。 有业内专家打了个生动的比方:"这就好比既要有尖端科技打造的'杀手锏',也要有经久耐用的'常规牌'。歼-11就是我们手中那张打得顺手、用得放心的'常规牌'。" 这一话题在军事爱好者圈内引发了热烈讨论。有网友评论:"看到歼-11那熟悉的身影,反而让人觉得安心。这说明我们的防空体系层次分明,应对得当。"还有网友补充道:"日常巡逻不需要总是亮出最好的牌,关键是让对手明白,我们随时都有能力应对任何情况。" 事实上,在现代空防体系中,不同代次战机的梯次配置正是科学用兵的体现。歼-11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承上启下的重要角色,既是对现有装备潜力的充分挖掘,也是对新锐战机价值的合理保护。 随着中国航空兵力量的快速发展,歼-11系列战机正在被赋予新的使命。除了承担日常战备值班任务外,这些经过现代化改进的战机依然是中国空中力量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们的持续服役,既是对装备效能的充分验证,也是对实战化训练需求的最佳响应。 在这个新旧装备交替的时代,歼-11用它的实际行动证明:经典装备经过现代化升级,依然能在现代防空体系中找到自己的准确定位,继续守护着祖国的蓝天。
美国飞行员发现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怪现象每次中国战机伴飞,既不是歼16、也不是歼2
好学百灵鸟
2025-09-28 22:08:1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