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联酋和以色列的关系,早就不是“建交”两个字能说清的了。 它们在沙漠里建起了联合实验室,一起造无人机,共享火星探测数据——这不是外交秀,是实打实的技术结盟。 你可能没注意到,以色列的导弹预警系统,现在能直接接入阿联酋的防空网络;而阿布扎比的科技公司,正用以色列的AI算法优化港口物流。 这种合作,比任何联合声明都更真实。 更微妙的是沙特。 它没公开承认以色列,但航班能飞越它的领空,能源部长和以色列官员在纽约悄悄碰头谈氢能。 这不是偶然,是默许,是算计。 当阿联酋和以色列能一起对抗胡塞武装的无人机袭击,当美军在阿联酋基地为以色列提供情报支持,整个中东的棋盘就在无声中翻转。 伊朗的影响力被压缩了,但代价是,巴勒斯坦人被彻底晾在一边。 联合国报告说,加沙的援助缺口高达87%。 阿联酋捐了钱,却不再提“两国方案”。 它不是冷漠,是选择——它选了安全、技术、投资,而不是道义上的旧承诺。 这种选择,让很多阿拉伯青年愤怒,也让极端主义有了温床。 胡塞武装的火箭,目标不仅是商船,更是这种“新秩序”的脆弱性。 这不是和平,是利益重组。 过去中东的对立是意识形态的,现在是实用主义的。 谁有技术、有资本、有美国撑腰,谁就能上桌。 土耳其和伊朗在喊口号,但拿不出能跟阿以联合体抗衡的产业链。 未来五年,埃及、约旦、巴林都会面临同样的问题:是跟着走,还是守住旧旗帜,然后被边缘化? 巴勒斯坦问题没消失,只是被技术红利和地缘算计压在了底下。 可地缘政治从不讲良心,只讲谁跑得快、谁联得上。 当导弹和代码取代了口号,真正的危险不是战争,而是人们开始觉得,这种沉默的妥协,就是常态。
重磅!联合国机构相继落户中国,迈出整体搬迁第一步?27日,多家媒体报道称,中国商
【106评论】【10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