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中美关税加码后,一位美籍华人说:别听人乱说,美国根本没人抢购中国货。超市

芸霄记史 2025-09-26 12:45:39

[微风]中美关税加码后,一位美籍华人说:别听人乱说,美国根本没人抢购中国货。超市商品琳琅满目,物价平稳,不过还是被网友找到破绽。   表面上,美国的大型超市依旧货架整齐、品类齐全,沃尔玛、克罗格、塔吉特里,纸巾油盐、清洁剂和电器应有尽有,不存在所谓“限购中国货”的怪现象。   甚至有些货品还挂着折扣标签,看上去一切如常,可当你推着购物车去结账时,小票上的数字却悄悄变大,让人心里咯噔一下。   很多人觉得支出只是多了一点点,仿佛不知不觉就把钞票花空了,但真实的推手,并不是消费观念突然大变,而是加税带来的连锁效应。   区别在于,这种变化不会立刻炸开,而是像暗潮一样,一点点浸进每个家庭的生活。   原因很简单,大型零售商早就嗅到政策动向,在关税生效前拼命囤货,把仓库塞得满满当当。   等到新政策上路,这些“低价库存”还能支撑一阵子,冲击被人为延缓,与此同时,超市通过促销、满减,把上游增加的部分成本藏起来,让消费者一时难以察觉。   可价格终归不会消失,它只是换了个方式出现,你会发现熟悉的日用品还在促销,可一些常用的其他商品却悄悄调高了平均价。   买粮油洗涤用品时或许感受不强,但要是添置家电、鞋子或者孩子的玩具,账单上涨就格外明显。   有数据显示,洗衣机、烘干机平均价格涨了超一成;鞋类、玩具的成本更是直线上升。   超市虽然没一次性把负担全甩给顾客,却像撒胡椒粉一样慢慢分摊,最后买单的还是普通家庭。   相比这些连锁巨头,一些区域超市、华人超市的反应更加直接,调味品、小电器、厨房用品的库存周转快,一旦关税落地,价格立刻蹭蹭往上冒,甚至出现过断货。   虽然没有演变成所谓的“全国性抢购”,但不少人已经切切实实感到钱包被掏空得更快。   这背后揭示了一件事,美国离开中国制造,要维持日常用品的便宜和稳定几乎不可能。   几十年来的全球分工不是说断就能断的,即便转头去东南亚找货源,价格依旧偏高。货架表面并没有空缺,品类却在悄然更替,标价也在慢慢往上爬。   零售商要维持顾客的“价格平稳错觉”,就只好在策略上动手脚,比如促销力度减小、低价品类减少、引进替代品牌。   这样一来,顾客不会感觉到突然涨价,但月底对账单时,却会发现生活费又凭空多了几十块。   尤其是收入有限的家庭,感受最明显,因为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上涨,直接吞掉他们必要的生活支出。   从整体经济数据来看,2024年的物价水平确实因关税政策被推高,之前的低价库存迟早会清空,新一轮高价货替补上架,到时涨价的冲击会更真切。   这就是关税的真实样貌,没有抢购的喧嚣场景,没有一夜暴涨的轰动数字,而是通过无声的方式渗透进每个家庭。   电器更新要多掏几百,孩子的玩具比去年贵了一截,就连一周一次的寻常采购,都能让家庭预算变得紧巴巴。   归根到底,再宏大的政策选择,最后承担的人还是最普通的消费者。   货架看上去依旧琳琅满目,但收银台小票上的数字提醒我们,真实的代价早已悄悄算进了每个人的生活。   【信息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在美华人讲述美国超市抢购现状:美国人是支持特朗普的,超市根本没有人抢购》】

0 阅读:75

猜你喜欢

芸霄记史

芸霄记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