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舰后劲还没过,中方第二艘电磁弹射大舰来了,美国军方懵了:这还怎么追得上! 福建舰电磁弹射成功的消息刚让美国军方坐立难安,中国第二艘带电磁弹射的大舰又传来新动静,这波操作直接让美军懵了,心里只剩一个念头:这还怎么追得上。 福建舰作为中国首艘电磁弹射航母,它海试时8次高强度测试全是零故障,就连在渤海里急转弯都稳得很。 可美国最先进的福特级航母同期测试时故障率高达5%,2024年公开的报告显示,福特级电磁弹射平均每400次就出一次故障,要么弹射器启动不了,要么滑块卡着动不了,修一次还得4个多小时。 更关键的是能量转化,美国的系统只能把60%的电能变成动力,剩下的全浪费成热量,还得配大冷却设备;中国的系统能转化90%,热量少不说,动力负担也轻得多。这种差距已经让美军够揪心了,没想到四川舰来得这么快。 根据美国海军协会新闻网站的报道,076型两栖攻击舰首舰四川舰已经拆了甲板上的工棚,这明摆着是要准备第一次海试了。算算账就知道这速度多吓人:四川舰是2024年12月27日下水的,到发现拆工棚还不到9个月。 要知道福建舰当年的进度已经够快了,四川舰还比它再快了四分之一。为啥能这么快? 一方面是四川舰作为两栖攻击舰,内部设备比8万吨级的福建舰简单,不用伺候3条弹射器,一条就够了,测试起来优先级更高;更重要的是福建舰已经趟过了电磁弹射的坑,积累的经验直接能用在四川舰上,少走了太多弯路。 再看看美国那边的情况,简直是天差地别。美国现在造一艘美国级两栖攻击舰得花8年时间,比以前的黄蜂级整整多了一倍。 就说第三艘“布干维尔”号,本来该2025年10月交付,结果直接推迟到2026年8月;第四艘“费卢杰”号更夸张,从2029年拖到了2030年,理由都是造船厂缺工人、干活跟不上。 这还不是个例,美国的星座级护卫舰从2022年启动,到2024年设计图都没定下来,进度晚了3年,成本还超了40亿美元。 更惨的是造船业整体不行了,二战时美国2天能造3艘船,2023年全球造船市场份额只剩0.13%,连中型登陆艇都造不起,报价比预算翻了两倍多,最后只能搁置计划。 四川舰不光快,技术含量还高,它可是全球第一艘装电磁弹射的两栖攻击舰。满载4万多吨的船,既有飞行甲板又有坞舱,能装直升机、两栖战车,还能搭固定翼飞机。 央视解说词里早就说了它能搭载固定翼飞机,虽然现在没明确说是不是歼-35,但就算是攻击-21无人机,也比美国同类装备强。 美国本来想靠“闪电航母”牵制中国,让两栖攻击舰带F-35B当辅助航母,可现在中国先搞出了带弹射的四川舰,要是真能弹歼-35,美国那两艘西太平洋的“闪电航母”瞬间就没了优势。 更要命的是四川舰成本比真航母低多了,造得又快,以后想造多少艘都行,美军再想保持优势,就得在西太常年放两艘航母,可现在他们连一艘都难保证常驻。 技术上的差距更让美军绝望。中国电磁弹射用的是中压直流技术,故障少还好修,平均3200次才出一次问题,就算坏了也是小毛病,系统自己就能修正,实在要换模块15分钟就能搞定。美国用的中压交流技术,模块拆起来得先卸周边零件,修一次要8个多小时,还得用专用设备。 福建舰已经把技术练熟了,四川舰直接拿来用,等于形成了“造舰-测试-改进”的快速循环。可美国福特级搞了快20年,故障率还是降不下来,新船还老延期,这种节奏根本追不上。 美国军方懵了一点不奇怪,他们习惯了自己领跑,从没见过有人能在这么关键的技术上追得这么快。以前美军觉得中国造舰只是数量多,现在质量和速度都超了上来,福建舰刚打破他们的弹射垄断,四川舰又用9个月的进度给了他们当头一棒。 一边是中国造船厂快速造舰,技术还不断升级;一边是美国造船厂缺人缺钱缺技术,项目拖了又拖。这种此消彼长的差距,可不是短期内能补上的,难怪美军会发愁“怎么追得上”。
在“福建”号航母成为世界首次使用电磁弹射器完成五代机弹射后,外国军迷貌似眼神都变
【8评论】【2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