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9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联合国大会上第二次点名中国,语气里带着几分“

士气沉沉 2025-09-26 11:48:22

[微风]9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联合国大会上第二次点名中国,语气里带着几分“佩服”又藏着刺:“我很佩服中国,我给予中国很多赞誉。” 话锋却突然转向风电产业:“他们建造风力发电,但自己却很少使用。造好后把设备卖给全球,自己不用。你们知道他们用什么吗?煤,天然气,什么都用,就是不用风电。”这番话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纽约的会场激起涟漪,却经不起数据的推敲。 特朗普口中的“中国不用风电”,与全球能源版图上的现实严重脱节。中国风电装机容量早已突破4亿千瓦,连续12年稳居世界第一,相当于美国风电总装机的三倍以上。 2023年,中国风电发电量占全国总用电量的9%,超过欧盟平均水平。更关键的是,中国不仅是风电设备制造大国,更是应用大国——全球每新增两台风机,就有一座竖立在中国土地上。 新疆达坂城的“风车森林”、江苏沿海的“白色巨阵”,这些肉眼可见的清洁能源工程,戳破了“中国不用风电”的泡沫。 中国风电设备畅销全球,恰恰是产业竞争力的体现。2023年,中国风电整机制造商占据全球市场60%以上份额,出口覆盖70多个国家。 从欧洲北海的深海风电场,到非洲沙漠的光伏风储一体化项目,中国风机凭借技术迭代和成本优势,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主力军。 这种“造得好、卖得动”的模式,本质是工业体系成熟的标志,正如美国曾向全球输出波音飞机和芯片。 特朗普将商业成功曲解为“环保虚伪”,却忽略了一个事实:中国用十年时间将风电成本降低80%,才让清洁能源在发展中国家真正用得起。 美国自身的能源账本更耐人寻味。特朗普执政期间大力推动页岩油革命,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石油生产国,煤炭消费量至今仍居发达国家首位。 当他在联大指责中国“用煤”时,得克萨斯州的燃煤电厂正源源不断输出电力。更讽刺的是,美国风电产业高度依赖中国供应链——超过80%的风机塔筒和关键零部件从中国进口。 若真按特朗普逻辑“抵制中国风电”,美国清洁能源转型恐怕要倒退十年。 这场联大交锋背后,是两种能源发展观的碰撞。中国通过规模化制造降低清洁能源成本,让全球更多国家用得起绿色电力;而美国某些政客却将能源问题政治化,用零和思维切割全球产业链。当气候变化成为人类共同挑战,把风电设备当成博弈筹码,无异于在救生艇上凿洞。 您认为,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十字路口,大国之间是应该技术共享、合作减排,还是继续用“环保牌”互相指责?当清洁能源成为大国博弈新战场,人类离碳中和目标会更近还是更远?

0 阅读:2

猜你喜欢

士气沉沉

士气沉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