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以色列,连慢速的无人机都拦截不了,在加沙拆楼又遇上航弹,重炮不足,需要出动地面机器。 9月24日,胡塞武装的两架无人机,袭击以色列南部城市埃拉特海滨商业区,“铁穹”防御系统毫无反应,无人机成功命中目标。 这次袭击罕见流出了非常清晰的视频,造成至少19-22人受伤,其中含2人重伤! 按照程序,以军拦截失败后会立即封锁消息,严控拍摄,禁传视频,甚至没收记者设备,以“战时资敌罪”追责。 但本次视频仍通过社交媒体广泛传播,只见这个无人机真的是很慢,但是完全没有遇到拦截。 这表明,现在的麻烦已经很大了,连低空、慢速的无人机都拦截不了,更不说真正的高超!虽然无人机的威力还是太小,造成不了多大损害,但是和一双人字拖乎脸上了差不多! 而且有分析认为,现在航弹不足,需要出动地面重型履带机器,背着高爆物去破坏加沙城的楼房,以免士兵陷入巷战。 埃拉特海滨的监控视频里,那架无人机慢悠悠划过天空的样子,看得人心里发沉。就这么个像大号航模的玩意儿,晃晃悠悠飞了半天,“铁穹”的雷达愣是没吭声,直到在人群里炸开才让人反应过来——这哪是拦截失败,分明是把以色列的防御漏洞给拍了个明明白白。有军迷扒出视频细节,无人机飞行高度不足百米,速度比民航客机慢一半,刚好卡在“铁穹”系统“低空过滤”的盲区里,等于硬生生从防空网的缝隙里钻了进来。 更尴尬的是消息封锁不住。以前这种事,以色列能把消息捂得严严实实,记者拍张照片都可能被带走。这次倒好,视频在社交平台上转得满天飞,有网友甚至给无人机加了“慢动作特效”,调侃说“铁穹操作员怕是在打盹”。这背后藏着的信号其实挺吓人:要么是以军的信息管控已经顾不过来,要么是内部有人故意泄题,不管哪种,都说明他们的仗打得越来越乱了。 加沙那边的窘境更透着无奈。用地面机器背着炸药拆楼,听起来就像没辙了才出的笨办法。要知道,以色列空军以前扔航弹跟扔石子似的,一栋楼说炸就炸,现在却得让履带机器慢悠悠挪到楼下引爆——这哪是战术调整,分明是弹药库告急的信号。有外媒扒出,以色列的155毫米炮弹库存只剩战前的三成,精确制导炸弹更是要省着用,对着加沙的高楼群,居然到了“炸不起”的地步。 巷战的阴影早就压在以军心头。去年在杰宁难民营,几个士兵钻进小巷就被伏击,最后愣是调用武装直升机才把人救出来。现在加沙城的楼房密密麻麻,每栋楼都可能藏着火箭筒,以军怕了,才想出用机器拆楼清场的招。可那些履带机器笨得很,时速不到10公里,真遇上伏击,连掉头都费劲,说穿了就是给士兵当“移动盾牌”,心里没底才会这么干。 胡塞武装这手“低成本羞辱”玩得太绝。一架改装无人机成本顶破天几千美元,“铁穹”一枚拦截弹却要10万美元,他们就像用弹弓打坦克,不在乎能不能打穿,就为了让对方丢面子。这次无人机慢悠悠飞进埃拉特,就像在说“你看,你防不住”,这种心理打击比炸伤几个人更要命——当“中东小霸王”连慢速无人机都拦不住,周边那些武装组织怕是都在摩拳擦掌。 现在的以色列,有点像攥着一堆高档锁却挡不住破门砖的财主。“铁穹”、“大卫投石索”这些防御系统看着唬人,遇上无人机、地道战这些“土办法”就歇菜。航弹不足、重炮不够,连拆楼都得靠机器,以前的威风八面早没了影。说到底,他们困在自己造的“安全神话”里太久,以为靠武器能解决一切,却忘了战争到最后拼的不只是装备,还有能不能扛住没完没了的消耗。 埃拉特海滨的伤者还在医院躺着,加沙的楼房还在被机器一点点拆毁。这场仗打到现在,早就不是谁赢谁输的事,而是看谁先扛不住这种“高成本对低成本”的耗。以色列要是还醒不过来,怕是以后会有更多“慢动作无人机”找上门——毕竟,用几美元的成本就能扇一记耳光,谁不愿意试试呢?
记者提问:“全世界只有你有能力说服内塔尼亚胡摧毁加沙,结束在那的饥荒与平民杀戮。
【24评论】【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