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向美国投降,别闹了!”2018年中美贸易战刚开打时,中国专家马臣跳出来说:中

虎虎聊娱乐 2025-09-25 15:39:29

“请向美国投降,别闹了!”2018年中美贸易战刚开打时,中国专家马臣跳出来说:中国赶紧投降美国最体面,再晚就得跪着求饶,如今7年过去,看看结果如何? 2018年贸易战硝烟初起,一位自称专家的马臣突然发声,高喊“向美国投降”才是上策,再拖下去就得“跪着求饶”。这番话像扔进水里的石头,瞬间搅起千层浪。七年弹指而过,中国选择了什么路?那声“投降”如今听来,是笑话还是警钟?   回想2018年那会儿,中美经贸摩擦一触即发,美国先是对钢铝产品加征关税,接着启动301调查,直指中国知识产权问题。全国上下都感受到压力,出口企业开始调整订单,供应链那头也开始动荡。社会上,大家通过新闻和朋友圈关注动态,有人担心短期冲击,有人相信国家有底气应对。这时候,马臣这家伙冒头了。 马臣不是小角色,沈阳出生,1963年那年,高考考进顶尖大学学经济学,毕业后在国企和私企混过,世纪末下海办咨询公司,还在北京搞了个科技推广中心,注册资本就一万块,手里攥着美国十年签证,四处跑国际会议,自称“国际精英”。可就在贸易战刚打响的节骨眼,2018年4月20日,他在新浪微博甩出一篇长文,标题就叫《现在向美国投降是代价最小的时候》,足足7000多字,直来直去劝中国别硬扛,赶紧让步,说现在还能站着举手示意,将来就得跪姿标准,不然挨打更狠。 他把中国这些年经济腾飞说成是美国给的机会,在芯片高科技上断言中国永远追不上。文章一发,网上炸锅了。网民们留言如潮,骂声一片,有人说他这是汉奸论调,有人列数据反驳中国制造业升级速度。主流媒体很快跟进,点名批评这种观点忽略国家创新投入和产业基础。马臣不服气,还在后续回应里辩解,说这是理性分析。可舆论不买账,他的北京来美利科技中心直接宣布开除他,这事儿就算暂时压下去了,但马臣的名声彻底臭了街,从此成了“投降论”的代言人。 这事儿搁在当时,确实戳中了社会焦虑点。贸易战一来,芯片卡脖子的事儿闹得人心慌,企业高管们算着成本,民众担心就业。马臣的话虽极端,但也反映出全球化下的一些纠结:怎么平衡开放和自立,怎么看待民族自信和现实差距。网络时代,算法一推,极端声音容易放大,境外势力还可能借机搅和。说白了,这不光是个人出格,更是思潮碰撞的缩影。 可中国没上当。国家层面,坚定维护核心利益,通过精准反制关税和多边协调稳住阵脚。外交部发言人一如既往,例行发布会直言不讳,强调平等互利。企业们也没闲着,转向“一带一路”市场,优化出口结构。七年过去,到2025年,美国对华商品关税层层加码,总税率一度到54%,但中国经济照样稳中向好。2024年对美出口虽有压力,但通过东盟和非洲等新兴市场,总贸易额实现正增长,对东盟贸易总额近万亿美元,双向投资超4500亿美元。 科技领域更亮眼。北斗卫星系统2020年全球组网完成,覆盖陆海空定位服务,摆脱外部依赖。国产航母山东舰2019年服役,福建舰2024年海试,编队远海训练展示实力。嫦娥五号2020年成功取样返回地球,嫦娥六号2024年从月球背面带回岩石样本,科学家们分析数据,推动深空探测。这些不是天上掉的馅饼,全靠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企业车间国产设备转起来,逐步构建自主体系。   贸易战打到现在,谈判虽有重启,但摩擦没停。2025年上半年,美国又以芬太尼为由加征10%关税,中国反制能源商品。3月关税翻倍到20%,4月总关税达54%。可中国没被动挨打,而是扩大高水平开放,深化区域合作。出口顺差有望破纪录,对东南亚贸易快速增长。这说明靠投降换不来尊严,只有自力更生才能站稳脚跟。 马臣的旧话搁现在,就是个笑柄。中国这些年,用实际行动证明了道路自信。面对外部压力,坚持创新驱动,增强产业链韧性。社会上,也得警惕类似杂音,提高辨识能力。  

0 阅读:38
虎虎聊娱乐

虎虎聊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