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身怀有孕的张琴秋饥肠辘辘,摇摇晃晃走到山下,被马家军抓获,一名旅长亲自审问:“你是张琴秋?”张琴秋装傻:“张琴秋是谁?”旅长大喝:“那留着没用,拉出去枪毙,要是张琴秋我们还要优待!”[舔屏] 1937年11月,西路军在河西走廊遭受重创,时任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的张琴秋身怀七个月身孕,在祁连山脚下的一座破庙里被马家军俘虏。 这位29岁的女将军此时面临生死抉择,马步芳部队悬赏五千大洋要她的人头,相当于当时一个县长三年的薪水,一旦身份暴露,等待她的只有死路一条。 破庙里关押着三百多名红军俘虏,张琴秋悄悄用泥土把脸抹黑,撕破衣服,让自己看起来像个普通伙夫,她低着头坐在角落,观察着每一个进出的马家军士兵。 马家军旅长韩起功亲自来找张琴秋,这个毕业于黄埔军校的军官知道,抓到这个女共党高官意味着什么,他在俘虏中间来回踱步,眼睛像鹰一样扫视着每个人。 “张琴秋在哪里?”韩起功大声喝问,破庙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低着头。 旅长走到张琴秋面前停下,盯着她看了几秒钟,“你叫什么名字?” “王秀芝,给部队做饭的。”张琴秋故意结结巴巴地回答,声音里带着颤抖,她把双手藏在身后,那双手上满是老茧,既有拿笔写字磨出的,也有握枪战斗留下的。 韩起功抓起她的手仔细查看,“这茧子怎么来的?” “烧火劈柴磨的,从小就给地主家干活,”张琴秋赶紧解释,眼神躲躲闪闪,完全没有往日指挥千军万马的威严。 韩起功还是不相信,他突然拔出手枪顶在张琴秋脑门上:“拉出去枪毙!” 这是最后的试探,普通农妇听到这话早就吓瘫了,但如果是久经沙场的将领,即便害怕也不会完全失去镇定。 张琴秋立刻“扑通”跪在地上,抱住韩起功的腿哭喊:“长官饶命!我会蒸馍做面条,求您别杀我!” 她的表演天衣无缝,韩起功踢开她,嫌恶地说:“先关起来,明天再审。” 就这样,红军总政治部主任变成了伙夫王秀芝,张琴秋被分配到马家军的伙房工作,每天天不亮就要起来生火做饭。 在厨房里,她仔细观察着马家军的作息规律和兵力部署,哪个连队什么时候吃饭,军官们喜欢聚在哪里聊天,弹药库在什么位置,她都默默记在心里。 张琴秋出身知识分子家庭,1924年考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和博古、杨尚昆是同班同学,她精通俄语,熟悉马列主义理论,是当时少有的高级女干部。 后来回国后,张琴秋被派到鄂豫皖根据地工作,她曾组织当地农村妇女成立赤卫队,用土枪土炮缴获国民党一个团的武器,当地报纸称她“上马能杀敌,下马能治政”。 但现在她必须把这一切都藏起来,每天挑水时,张琴秋用小石子做记号,标记马家军的岗哨位置,晚上趁没人注意,她用木炭在破布上画简易地图。 半年后,国共两党达成合作协议,中共派人到马家军营地谈判释放政治犯事宜,张琴秋终于等到了机会。 她偷偷找到谈判代表,说出自己的真实身份,起初对方不敢相信,这个瘦得脱形、满脸菜色的厨娘竟然是大名鼎鼎的张琴秋。 1938年6月,张琴秋终于重获自由,回到延安时,她已经瘦得不成人形,那个在马家军营地出生的孩子也因营养不良夭折了。 毛泽东见到她时感慨地说:“能从马家军手里活着出来,很不容易啊。” 张琴秋的选择并非偶然,在那个年代,革命者面对绝境时往往有两种选择,壮烈牺牲成为烈士,或者隐忍求生继续战斗,她选择了后者。 这种选择需要极大的心理承受力,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女知识分子,要在敌人面前装成目不识丁的农妇,每天忍受士兵们的嘲笑和侮辱。 但正是这种隐忍,让她保存了实力,获救后张琴秋继续投身革命事业,新中国成立后担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为国家纺织工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网友热评: “装傻充愣还能活下来,张大姐这心理素质绝了!换成我可能当场就吓尿了,她居然能跪下磕头求饶,这演技不去拍谍战片都可惜了!” “以前只知道她是女将军,没想到被俘后居然在羊毛厂干苦力,马步芳那些人眼睛也够瞎的,这么个大活人就在眼皮子底下!” “最绝的是在破庙里画情报图!用烧黑的木炭当笔,破布当纸,这要是被搜查出来绝对完蛋,难怪人家说革命者个个都是全能选手。” “明明能指挥千军万马,最后却要装成做饭的,要不是后来被下放劳动改造,她的人生绝对能更精彩!” 如果张琴秋当时没装傻认输,而是选择慷慨就义,你觉得历史会怎样评价她?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信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937年,身怀有孕的张琴秋饥肠辘辘,摇摇晃晃走到山下,被马家军抓获,一名旅长亲
风景繁华
2025-09-25 12:47:26
0
阅读:3611
嘎力得巴图鲁
大智大勇!
西北风
若是授衔,得是上将[点赞]
万年青
巾国英雄。
足端印坦
剩着为王!
三防牛老大
大智若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