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飞行员高长吉竟不顾伟人的禁令,直接击落越界挑衅的敌机,谁料,这竟让空军领导犯了难,然而,当伟人得知后,当即批示:拘泥于条条框框而畏首畏尾,怎能打胜仗呢? (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65年3月,东南沿海一带并不平静。 国民党空军频繁出动美制RF-101型侦察机对大陆进行侦察骚扰。 这种飞机速度极快,飞行高度灵活,还配备电子干扰设备,给解放军空军的拦截带来很大困难。 我军多次起飞战机迎敌,却总因敌机性能优越和战术狡猾未能取得战果。 高长吉当时是空军第18师的一名飞行员。 他出生在山东,十七岁就参加革命,经历过济南战役、淮海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名从陆军选拔培养而成的飞行员。 他性格坚毅,训练刻苦,对敌作战经验丰富,是全师有名的技术尖子。 3月18日上午,汕头雷达站发现两架RF-101侦察机再次来袭。 高长吉奉命驾驶歼-6战斗机升空拦截。 起飞后,他根据地面指挥所的引导,迅速占据有利高度,等待敌机进入伏击区域。 很快,两个黑点出现在远方天际,正是那两架经常来犯的敌机。 高长吉立即俯冲攻击,但敌机飞行员相当老练,一个急转弯反而绕到他的后方。 空战瞬间陷入胶着,两架飞机在天空中追逐缠斗,不断做出各种战术动作。 就在这时,地面指挥所发出明确指令:“立即返航,不得出海作战。” 这道命令源于中央军委的规定,所有战机不得越过海岸线追击敌机,以免局势复杂化。 此时敌机正朝外海方向逃窜。 高长吉面临抉择:服从命令返航,眼瞅着敌机逃脱;或是违令追击,争取击落敌机的机会。 他想起这些年敌机的嚣张行径,想起战友们多次无功而返的憋屈,最终决定继续追击。在距离海岸线不远处的空域,他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连续开火命中一架敌机。 敌机拖着浓烟坠入大海,另一架仓皇逃逸。 返航后,机场上的气氛复杂。官兵们既为击落敌机感到高兴,又为高长吉违抗军令而担忧。 师部领导立即召开会议研究此事。按照军纪,违令必须处理;但击落敌机确实立了大功。 经过反复讨论,师党委决定将情况如实上报,由上级定夺。 报告很快送到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在详细了解空战全过程后,作出“有功无过,奖”的批示,并对高长吉的战场决断力表示赞赏。这一批示迅速传达到部队,官兵们深受鼓舞。 高长吉不仅没有受处分,反而因战功受到表彰。 这场空战打破了RF-101不可战胜的神话,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空军的嚣张气焰。 此后,东南沿海的空中侦察活动明显减少。 高长吉继续在空军服役,因为战功卓著和业务精湛,逐步晋升为空军高级指挥员,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多年来,这次空战一直作为典型战例被深入研究。 它体现的不仅是飞行员个人的勇敢与技艺,更反映了人民军队在维护国家主权时的坚定与智慧。 现代化的武器装备固然重要,但官兵们的战斗精神和临机决断能力同样不可或缺。 从当年的歼-6战斗机到如今的先进战机,人民空军始终肩负着保卫祖国蓝天的神圣使命。 1991年高长吉退休后,仍然关心空军建设。 每当看到新型战机翱翔蓝天,他总会想起1965年那个春天的上午。 在他看来,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和战斗精神需要一代代传承下去,这是比任何个人荣誉都更重要的事情。 如今,沿海地区的雷达站已经更新换代,战斗机的性能也今非昔比,但那次空战中体现的勇敢与担当,依然在部队中传颂。 军队的纪律性和灵活性,官兵的忠诚与勇气,始终是保卫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1965年,飞行员高长吉竟不顾伟人的禁令,直接击落越界挑衅的敌机,谁料,这竟让空
晨曦初照映心暖
2025-09-24 20:02:02
0
阅读:116
用户17xxx83
主席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