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终于实锤了,央视宣布:马伟明院士研发的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领先国外10年以上,真不愧是咱们的电磁显圣真君。 要说舰船动力,过去可是个大难题,传统舰船的机械系统和电力系统各干各的,效率低不说,设备还占地方,维护起来也麻烦。 到了综合电力系统这步,动力和电力合二为一,舰船就像装了个超级大脑,能量分配得更灵活,效率也更高。 马伟明院士团队搞的中压直流系统,就是这领域的顶尖存在,相比老式的交流系统,这技术摆脱了频率限制,供电更稳定,效率也更高。 简单说,就像给舰船换了个更强劲的心脏,动力随叫随到,反应还快。 反观国外,像美国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英国45型驱逐舰用的交流系统,早就有点跟不上节奏了,咱们这技术,直接领先一代,为未来电磁武器、无人舰艇铺好了路。 福建舰的电磁弹射试验画面公开后,瞬间刷屏,歼-15T、歼-35、空警-600三款舰载机顺利完成弹射起飞和着舰,标志着中国成了全球第二个把电磁弹射玩得这么溜的国家。 这背后,离不开中压直流系统的支撑,相比美国福特级航母的弹射系统,福建舰的能效比高达92%,系统可靠性高出30%,预警机的出动效率也跟美军齐平。 电磁弹射这东西,彻底改变了航母的作战能力,过去辽宁舰、山东舰用滑跃起飞,舰载机种类和载荷受限。 现在有了电磁弹射,歼-15T作战半径能扩大40%,空警-600预警机也能上舰,探测范围直接拉到500-600公里,航母编队的感知能力大升级。 无人机适配种类更是提升了300%,舰载机起飞时还能精准控制能量,减少损耗,出动效率翻倍。 说起马伟明院士,真得给他点个大大的赞,他34岁就当上教授,41岁成了中国工程院最年轻的院士,专注舰船动力研究几十年。 他提出的三相/十二相双绕组电力集成原理,直接为交直流混合系统打下基础;他还在电磁干扰预测和抑制技术上搞出突破,解决了独立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问题。 这些成果,让中国舰船动力系统甩开美国一代,还推动了电磁发射、无轴泵推等前沿技术落地。 2001年,马院士团队就开始钻研中压直流系统,十几年时间从零到一,成果直接用在了福建舰上。 相比之下,美国的电磁弹射研发虽早,但福特级航母的系统无故障周期只有400次,远不如咱们的稳定。 这就是硬核的“中国速度”! 这项技术的影响,远不止航母和驱逐舰,它能让单艘航母支持三个战斗群协同作战,构建海空打击集群。 歼-35作为全球首款完成电磁弹射降落的五代机,配合歼-15T和空警-600,组成了完整的海上作战体系。 这让中国海军从近海防御走向远洋作战,直接改变了全球海军的竞争格局。 更厉害的是,这技术还能用在民用船舶、电动汽车上,推动能源系统全面电气化。 未来,无人机、电磁武器上舰,都能靠这套系统实现,比如两栖攻击舰上搞无人机电磁弹射,想想就激动。 从辽宁舰的改装,到山东舰的自主建造,再到福建舰的电磁弹射,每一步都离不开马伟明院士这样的科技先锋,他们的努力,让中国在舰船动力领域从跟跑到领跑。 外媒都说,中国的电磁弹射技术不只超越美国,还在重塑全球海军规则。 这份底气,来自无数科研人员的默默付出,有了这样的技术突破,中国海军迈向世界一流的步伐只会越来越稳! 信息来源:小央视频
[熊猫]终于实锤了,央视宣布:马伟明院士研发的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领先国外10年
小加娱的史书
2025-09-24 17:39:1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