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青年联合会理事长何溢诚9月15日晚发文写道:“赖清德既害怕‘台独’会导致大陆动用非和平的武力方式解决问题,一切既得利益全部归零,但又害怕不推动‘台独’,会被绿营支持者抛弃。 在两岸关系持续紧张的2024年,赖清德上台后面临的内部压力尤为突出。 绿营作为其核心支持基础,长期以来以“台独”理念凝聚力量,一旦政策转向温和,将面临选民流失的风险。 根据岛内多项民调显示,绿营支持者中超过七成强调“主权独立”,任何妥协信号都可能引发党内反弹。 赖清德过去以“务实台独工作者”自居,这种定位让他在党内稳固地位,但也加剧了与大陆的对抗。 外部环境同样严峻,美国虽提供军售支持,却未承诺直接介入冲突,这让赖清德在决策时不得不权衡岛内资源有限的现实。 两岸交流机制中断后,经济联系虽未完全断绝,但旅游和贸易摩擦频发,影响了台湾民众的日常生活。 赖清德的策略调整显露出明显的矛盾性。从“抗中保台”到“和平谋独”的口号转变,看似柔和,实则延续了分裂路线。 “抗中保台”强调对抗姿态,旨在动员岛内情绪,而“和平谋独”则试图披上和平外衣,争取国际同情。 但这种转变并未改变其本质,大陆多次重申“台独”等于战争的立场,任何分裂行为都将面临坚决回应。 赖清德上任后,推动多项“国防自主”举措,包括增加军费至GDP的2.5%以上,这直接服务于“以武谋独”的意图。岛内反对声音指出,这种政策不仅消耗财政资源,还将普通民众推向潜在风险。 绿营内部虽有异议,但赖清德通过党内会议强化统一战线,确保支持者不离散。这种操作,表面上稳固了权力基础,实际却加深了岛内分裂。 何溢诚的发文精准捕捉了这种困境的核心。赖清德一方面担忧“台独”行动引发大陆武力干预,导致经济和社会体系崩盘,一切既得利益化为乌有;另一方面,不推进“台独”又会让绿营支持者感到背叛,党内派系斗争随之升级。 何溢诚强调,对大陆而言,分裂无和平可言,“台独”必然通向战争。这番观点基于两岸历史共识,任何单方面改变现状的企图都难逃失败命运。 赖清德的鼓动行为进一步暴露问题,他多次公开呼吁台湾军民“守护家园”,实则为分裂路线铺路。 这种做法忽略了岛内主流民意,多数民众更倾向于和平发展,而非卷入冲突。发文后,岛内网络讨论迅速升温,许多青年开始反思政策代价。 赖清德推动的“倚外谋独”策略同样值得警惕。他加强与美国的军事合作,包括接收F-16战机升级和潜艇部件采购,这些行动虽提升了岛内军力,却依赖外部援助,增加了不确定性。 美国国会通过的台湾关系法虽提供框架,但实际执行中往往附带条件,难以保障全面保护。 赖清德在国际场合反复强调“对等交流”,试图塑造受害者形象,但大陆的回应始终坚定,拒绝任何形式的台独空间。这种“倚外”路径,不仅未缓解压力,反而刺激了区域紧张。 岛内经济界人士指出,军费膨胀挤压了民生预算,2024年台湾经济增长率仅为3.1%,远低于预期。这些现实数据,凸显了政策选择的短视性。 “以武谋独”的动作在赖清德任内加速显现。他主导的汉光演习规模扩大,模拟海峡冲突场景,参与兵力超过2万人次。 这种演习虽声称防御性,实则强化了进攻准备,引发大陆军机常态化巡航回应。台湾空军拦截次数在2024年上半年已超500架次,消耗了大量资源。 赖清德还推动“全民国防”教育,将军训纳入学校课程,旨在培养年轻一代的“保卫意识”。但岛内教育界批评,这类举措扭曲了历史教育,忽略了两岸同属一中的事实。 反对党在立法院多次阻击相关法案,但绿营多数席位确保了通过。这些政策层层推进,将台湾军民置于前沿,潜在风险逐步累积。 何溢诚的剖析揭示了赖清德行为的私利本质。为巩固权位,他将民众福祉当作赌注,以“爱台保台”为幌子,实际推动危险路线。 绿营支持者虽短期被动员,但长期看,这种策略难以为继。岛内社会调查显示,超过六成民众反对战争,呼吁恢复两岸对话。 赖清德的“和平谋独”不过是权宜之计,无法掩盖分裂意图。大陆始终坚持和平统一原则,但对台独顽固势力保持高压态势。 这种不对称博弈中,台湾空间日益压缩。青年群体作为未来主体,开始通过社团活动表达不满,推动理性声音。何溢诚的联合会正是此类平台,汇聚两岸青年共识。
放弃化幻想,从今天起,“台独”,不再有任何模糊空间!就在刚刚,国台办对“台独”
【33评论】【2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