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飞机那么害怕火控雷达照射?不夸张的说,一旦被火控雷达照射,就是歼20也跑不掉。 火控雷达跟咱们印象里的普通雷达压根不是一回事。普通搜索雷达就像广场上的探照灯,照着一大片区域,只能大概知道 “有东西在那”;可火控雷达是狙击手手里的瞄准镜,发射的是极细的窄波束,一旦盯上目标就死死粘住,每秒几十次测算距离、速度和方位,把数据精确到米级。 火控雷达的狠劲首先在 “准” 上。就拿美军常用的 AN/SPQ-9B 火控雷达来说,它的波束窄得只有 1.35 度,比咱们平时用的筷子还细,一旦锁定目标就死死粘住,每秒能扫描 60 次,相当于眨下眼的功夫就把距离、速度、方位测了一遍,距离精度能到 0.9 米,连飞机翅膀的摆动都能算得清清楚楚。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普通雷达的误差可能有几百米,火控雷达却是米级精度,就像有人拿尺子贴着你量尺寸,一举一动都被摸得明明白白。 更要命的是,火控雷达和导弹是绑在一起的 “夺命组合”。它测得的这些数据会直接传给导弹,相当于给导弹装了 “透视眼”。比如美军的 AIM-120 空空导弹,它的不可逃逸区有 42 公里,只要在这个距离内被火控雷达锁定,导弹一发射就基本躲不开。 导弹的发动机虽然只工作 10 秒左右,但能加速到好几倍音速,而且导弹能承受 30G 的过载,可战斗机最多也就 9G,就算飞行员能扛住过载,飞机也跟不上导弹的转弯速度,想靠机动规避根本不现实。 去年南海那次中美战机对峙就能说明问题,我军两架歼 - 11BH 遭遇美军四架 F/A-18,美机直接开了火控雷达锁定我方战机。当时飞行员耳机里立刻响起尖锐的警报声,这声音可不是普通提醒,是告诉飞行员 “已经被瞄准,马上要挨炸了”。 要知道,在军事上,开火控雷达锁定对方,就跟把上膛的枪顶在别人脑袋上没区别,2019 年韩国驱逐舰用这招照了日本巡逻机,差点引发两国冲突,可见这动作有多危险。那次我军能驱离外机,靠的是飞行员的硬气和战术配合,可要是真开火,被锁定的飞机很难全身而退。 有人说歼 20 是隐身机,应该不怕吧?这话可太天真了。隐身战机的涂层主要针对微波雷达管用,可中国的 JY-27V 米波反隐身雷达专门克这个,探测距离能到 500 公里,测角精度是 10 米级,完全达到火控标准。 也就是说,歼 20 就算能躲过普通搜索雷达,也躲不过这种反隐身火控雷达的窄波束。而且现在的火控雷达都带抗干扰功能,像 AN/SPQ-9B 的杂波抑制能到 80 分贝,就算飞机释放箔条干扰,也很难把它的波束骗走。 之前美军 F-16 被胡塞武装 SA-6 导弹的火控雷达锁定,释放了 12 枚红外诱饵弹和 24 组箔条才勉强逃脱,可那是特例 ——F-16 装了最先进的 ALQ-184 电子战吊舱,换成普通战机根本没这条件,而且最后 MQ-9 无人机还是被击伤了。 隐身机被锁定后更难办,因为火控雷达的窄波束能精准捕捉隐身机的细微信号。中国早就把米波雷达和预警机连起来了,形成了 “地面 - 空中” 的探测网,JY-27V 发现目标后,数据能直接传给空警 - 500,再引导导弹攻击,整个流程连一秒钟都差不了。就算歼 20 能超音速巡航,可导弹的速度比它快得多,一旦进入不可逃逸区,再先进的隐身性能也成了摆设。 可能有人觉得能靠电子干扰摆脱,可现在的火控雷达早就不怕这个了。它们用数字阵列技术,能在几百种信号里精准找到目标信号,就像在嘈杂的菜市场里听清某个人的说话声。 而且很多导弹是主动雷达制导,火控雷达只要锁定目标引导导弹发射,之后导弹自己就能追着打,根本不用雷达一直照,这时候再干扰雷达也没用了。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海湾战争时,伊拉克的米格 - 29 刚起飞就被美军火控雷达锁定,导弹发射后不到 10 秒就被击落,飞行员连跳伞的时间都没有。 还有 2013 年,中国护卫舰在钓鱼岛附近用火控雷达照了日方军舰,日方吓得立刻后退,因为他们太清楚了,这哪是警告,就是开战前的最后通牒。 火控雷达就是为 “一击必杀” 设计的,它的窄波束、高精度、快刷新率,再配上导弹的不可逃逸区,形成了一套无解的杀伤链条。 别说是歼 20,就算是更先进的战机,只要被火控雷达盯上,就像被死神攥住了手腕,想跑都没地方跑。 这不是夸张,是用无数实战案例和硬核数据堆出来的事实,飞行员最怕的,就是耳机里响起那阵头皮发麻的锁定警报。
福建舰最厉害之处,连美国人都没能做到,居然可以弹射第五代隐身战机。美国的F-
【10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