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承认巴勒斯坦国,不是大发慈悲,而是迫于无奈。当地时间21日,英国宣布承认巴勒

史之必然 2025-09-24 16:08:24

英国承认巴勒斯坦国,不是大发慈悲,而是迫于无奈。当地时间21日,英国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英国不仅自己承认,还把昔日的小弟澳大利亚、加拿大拉上了。   目前联合国193个会员国中,已有140个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国际大势已不可逆转。英国若继续逆潮流而动,不仅会失去"道义高地",还可能被国际社会孤立。   国内政治压力也不小,250名跨党派议员联名要求承认巴勒斯坦国,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工党议员支持这一动议。伦敦等大城市穆斯林人口比例已显著上升,伦敦约15%居民为穆斯林,伯明翰更是接近30%。这些选民在地方与全国政治中影响力不容小觑,任何执政党都不敢忽视他们的诉求。   更微妙的是,美国对英国的决定并未强烈反对。尽管美英领导人在会晤时承认这是"少有的分歧之一",但美国显然没有施压阻止。这给了英国一定的操作空间。   英国副首相拉米在解释这一决定时直言:"承认巴勒斯坦国无法喂饱加沙饥饿的孩子,也不能让被扣押人员得到释放,但它意味着英国支持'两国方案'。"这番话道出了英国的真实考量——这不是出于人道主义,而是政治算计。   把澳大利亚、加拿大拉上船,更是英国精心设计的"抱团取暖"。这两个国家虽然早已独立,但仍是英联邦成员国,英国女王仍是它们的名义元首。   历史上,加拿大在1931年获得独立地位,澳大利亚则在1986年获得完全司法独立,但两国在外交政策上仍常追随英国。英国此举既是为了壮大声势,也是想通过这两个"小弟"向国际社会传递一个信号:这不是英国一国的决定,而是"西方阵营"的共同立场。   英国在中东的利益盘算更为复杂。一方面,海湾国家的主权基金、王室资本近年来大量涌入英国市场,从足球俱乐部到地产、媒体,资金链早已把利益绑在一起。曼城背后的阿布扎比资本就是一个直观例子,这种关系让英国在中东政策上必须留有主动权。   另一方面,中东地区的能源资源对英国至关重要,保障能源供应安全是英国的核心利益。通过承认巴勒斯坦国,英国可以在阿拉伯世界刷好感,为未来的经济合作铺路。   从历史角度看,英国与巴勒斯坦的渊源颇深。1917年《贝尔福宣言》支持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民族家园,1922年国际联盟将巴勒斯坦交由英国管理。1947年联合国通过第181号分治决议,次年以色列建国引发第一次中东战争。   1988年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宣布建国,但直到今天,巴勒斯坦国的疆界仍未完全确定。英国现在承认巴勒斯坦国,某种程度上也是在为自己当年的殖民政策"补课"。   以色列对英国的决定反应强烈。一旦英国承认巴勒斯坦国,再加上9月联大期间多个欧洲国家跟进,以色列将陷入更加孤立的外交局面。不排除以色列会采取更激进的军事手段来应对压力。   英国显然预见到了这一点,但权衡利弊后,还是选择了承认。因为对英国来说,维持与阿拉伯世界的关系,比安抚以色列更为重要。   英国这一招可谓一石多鸟:既顺应了国际大势,又平衡了国内政治压力;既讨好了阿拉伯世界,又没彻底得罪美国;既刷了存在感,又维护了经济利益。   至于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它们不过是英国棋盘上的两颗棋子,被拉上船更多是出于历史惯性而非自主选择。这场外交秀的背后,没有大发慈悲,只有精明的利益计算。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史之必然

史之必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