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不起?商家将268万的翡翠错标成26.8万卖出,在发现问题后,商家联系买家协商

绾玉说 2025-09-24 13:23:12

玩不起?商家将268万的翡翠错标成26.8万卖出,在发现问题后,商家联系买家协商,希望对方能取消订单,并寄去价值两万多的檀香摆件作为赔礼,可买家却以已签合同将翡翠转卖,不交付要面临百万索赔为由,强烈要求商家发货,双方闹上法庭,而法院这样判了! 直播间中,一个“0”的疏忽,竟酿成大祸。只因少打这一关键数字,最终付出了五十多万的惨痛代价,令人扼腕叹息。这事儿听起来离谱,却真实地发生在了杨女士的珠宝店里。一件原本心理价位268万的高端翡翠吊坠,被新来的助理手一抖,标成了26.8万挂上了链接。 熟客周先生眼睛尖,手速也快,看到价格后立马下单付了款。等杨女士和她父亲在直播结束后对账时,才发现这个天大的乌龙。一场围绕价格对错的纠纷,迅速升级成了一场复杂的法律官司。 法律有时候像把双刃剑,它能保护你,也能让你“大出血”。杨女士这边就以“重大误解”为由告上了法庭,请求撤销这笔交易。这个理由相当站得住脚,毕竟价格差了整整十倍,谁看了都明白是个错误。 法院最终支持了商家诉求,判定撤销此份网络购物合同。这一裁决,在电商交易法规框架内,为类似纠纷处理提供了参考范例。法官的判断依据很清晰:一方面,商家在周先生下单三天后就火速提出了异议;另一方面,周先生转手就跟别人签了个130万的转卖协议,这恰恰证明了他自己也清楚这块翡翠的价值远不止26.8万。 但合同撤销了,事儿却没完。法律给了商家一个反悔的机会,但这张“反悔券”价格不菲。因为商家的失误给买家造成了损失,就得承担“缔约过失责任”。经法院细致核算,最终作出判决。商家需向周先生作出赔偿,涵盖各项损失在内,赔偿金额总计逾50万元。 这笔巨款里头门道可多了,包括了周先生本可以赚到的19万预期利润、请律师花的一万二、两万八的利息,最重头的是一笔高达26万元的定金损失。判决结果等于明明白白地告诉所有人:犯错可以,但你得为自己的错误买单,而且账单可能相当惊人。 杨女士当然不服,赔这么多钱谁受得了?她选择了上诉。二审的焦点,不再是价格到底对不对,而是一条精细到天的时间线,这背后藏着一场关于人性的博弈。 我们捋一下:3月31号,周先生下单。翌日,即4月1日,他便与第三方陆某签订了转卖合同。4月2日,杨女士与他取得联系,向其阐明了商品标价存在错误这一状况。 最有意思的操作来了:在明知道这笔买卖出了大问题之后,周先生硬是拖到了5月1号,才收下第三方的定金。杨女士一方紧紧揪住此点发起凌厉攻势,言辞激烈地指出,周先生这般行径是蓄意扩大损失,其背后似有不可言说的意图,令人质疑。 法律上讲,定金合同是“实践合同”,钱交到手上才算数。也就是说,周先生在4月2号接到通知后,完全有机会跟下家沟通,避免这26万定金损失的发生。他为什么还要收呢?这就让人浮想联翩了,甚至让杨女士怀疑那份转卖合同的真实性,是不是为了索赔而后补的? 这一个“0”的失误,也给整个狂飙猛进的直播电商行业敲响了警钟。把价值几百万商品的定价权,随随便便交给一个业务不熟的助理,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操作失误了,而是公司内部风险控制的严重缺位。 这类事情出得多了,难免让人怀疑,是不是有些商家在利用“标价错误”玩炒作,吸引眼球?不管是有意还是无心,这种行为都在一点点消耗消费者对平台的信任,动摇着商业社会最根本的契约精神。 法院开出的这张50万罚单,可以说不只是判给杨女士的,更是判给所有心存侥幸的从业者的。它用真金白银的代价提醒大家:追求流量和速度的同时,千万别忘了最基本的严谨和诚信。案子最终会怎么判还不好说,但它引发的讨论,已经足够深刻了。 信息来源:纵览新闻 2025-9-22

0 阅读:0
绾玉说

绾玉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