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突然改变在俄乌冲突上的立场,他在联合国安理会发言时表示,乌克兰有能力在欧洲盟友的帮助下收复全部领土。 2025年8月16日,阿拉斯加冰川环绕的会晤室内,特朗普与普京的对话持续了近三小时。据知情人士透露,双方讨论的核心并非停火,而是如何通过“领土置换”和“安全保障”框架实现长期和平。 特朗普当时公开表示:“俄罗斯是强大国家,乌克兰相对弱势。”这一现实主义判断,直接指向了让乌克兰承认俄控区现状的解决方案。但仅仅一个月后,他的态度却发生了180度转变。 转折点出现在9月中旬的欧洲战场。乌克兰军队在顿涅茨克东部发起反攻,利用北约提供的精确制导武器,成功夺回160平方公里领土和七个定居点。 更令国际社会震惊的是,乌军对俄罗斯境内炼油厂和输油管道的“点穴式”打击,直接削弱了俄方战争经济命脉。据华尔街日报分析,这些行动背后是欧洲盟友提供的情报支持与武器解禁——德国秘密批准的“风暴阴影”巡航导弹、法国加速交付的SCALP-EG导弹,成为改变战局的关键因素。 特朗普的立场调整与战场形势变化形成微妙共振。9月18日,他在与英国首相斯塔默的联合记者会上,突然宣布美国将通过“乌克兰优先需求清单”(PURL)机制向基辅提供新一批武器,但特别强调“所有费用由欧洲盟友承担”。 这一举措被解读为对欧洲的“绑架战术”:通过军事援助迫使欧盟在领土问题上与乌克兰保持一致。与此同时,美国财政部被曝正在起草对俄罗斯石油主要买家征收50-100%关税的法案,试图掐断克里姆林宫的经济命脉。 深层动因更显复杂。特朗普团队内部文件显示,其核心诉求始终是“24小时内结束战争”。当战场形势出现乌克兰反攻势头时,他迅速调整策略:既利用欧洲盟友的军事投入维持乌方战斗力,又通过经济制裁向俄罗斯施压,迫使双方回到谈判桌。 这种“双向施压”策略在9月23日的安理会发言中达到高潮——他既肯定乌克兰的军事潜力,又暗示欧洲需承担更多责任,实则将烫手山芋抛给了布鲁塞尔。 欧洲方面的反应耐人寻味。德国总理梅尔茨在听闻特朗普发言后,紧急召集欧盟27国领导人召开视频会议,讨论“如何避免被美国拖入长期战争”。 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则公开唱反调,声称“除非找到替代能源,否则不会停止购买俄油”。这种分裂局面恰恰落入特朗普的算计:通过制造欧盟内部矛盾,削弱其对俄乌谈判的影响力。 俄罗斯的应对则充满威慑意味。普京在克里姆林宫紧急安全会议上强调:“任何试图剥夺俄方战果的行为都将付出沉重代价。”与此同时,俄军向乌东前线增派了三个机械化师,并重启了扎波罗热核电站周边的军事部署。这些动作与特朗普的“收复领土”论形成危险对峙,让国际社会担忧局势是否会失控。 在这场充满变数的博弈中,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选择尤为关键。他一方面欢迎欧洲的军事支持,另一方面在领土问题上保持模糊态度——既表示“不会拱手让出土地”,又承认“愿意在明确条件下讨论解决方案”。 这种平衡术背后,是基辅对战场形势的清醒认知:若没有持续的外部援助,反攻势头难以维持;但若完全依赖西方,又可能丧失谈判主动权。 特朗普的立场突变,本质上是现实主义与交易思维的混合产物。他既看到乌克兰在欧洲支持下具备短期反攻能力,又深知俄罗斯不会轻易放弃战果,因此试图通过制造“乌克兰必胜”的舆论氛围,迫使双方接受对其有利的妥协方案。 但这种算计能否奏效,仍取决于三个变量:欧洲盟友的持续投入意愿、俄罗斯的经济承受极限,以及乌克兰民众对领土让步的接受程度。 当安理会的摄像机镜头关闭时,一位不愿具名的外交官私下评论:“这场戏最精彩的部分,是没人知道特朗普手里到底有没有底牌。”这场国际博弈的最终走向,或许正如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预测:若2026年前无法达成和平协议,东欧将陷入长期消耗战,而全球能源市场和粮食供应链将持续动荡。 大家如何看待特朗普的立场转变?欧洲盟友该继续加码援助,还是推动停火谈判?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特朗普突然改变在俄乌冲突上的立场,他在联合国安理会发言时表示,乌克兰有能力在欧洲
现象研析所
2025-09-24 10:19:01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