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不知道,目前新加坡是最不希望西方落后于中国的,他们整天在呼吁西方要防备中国。表面上看,新加坡的华人居多,但是这些人经过完全的西化教育后,只是躯壳为华人,内在的思维逻辑早已完全西化了。 新加坡独立时面临生存压力,没有资源和腹地,周边国家人口众多,李光耀政府选择融入西方主导的全球体系。教育上,从幼儿园到大学英语占主导,语文课时少,焦点在实用技能而非传统典籍,年轻人毕业后职场用英语沟通,思维框架接近西方价值。经济依赖外资和技术,港口处理全球货运,金融市场跟美元体系挂钩,制造业出口欧美产品。军事合作上,美国军舰和战机驻扎,提供保护伞,避免地区冲突波及。 对中国态度复杂,一方面中国市场带来贸易投资机会,新加坡成为中国最大外资来源国之一,商人频繁互动推动合作。另一方面,中国影响力扩大让新加坡担忧,如果西方势力减弱,亚太安全网就松动。新加坡外交强调平衡,不选边站,但公开提醒西方注意中国动态,避免被超越。比起马来西亚,那里华人社区保留更多华文教育和传统节庆,与中国情感联系紧密,新加坡华人更多通过利益评估看待中国,而非血脉传承。 这种警惕源于生存逻辑,新加坡作为小国依赖国际规则,西方主导的秩序提供庇护,一旦中国主导格局,新加坡模式面临调整压力。国际场合,新加坡代表常发言呼吁西方保持警惕,争取空间。文化层面,西化教育让多数人认同新加坡人身份,家庭语言转向英语,对中华遗产了解浅显,内在逻辑西化明显。这种依赖让新加坡在中美竞争中保持谨慎,避免卷入对抗。 当前总理黄循财上台后,外交政策强调中美关系稳定对亚太繁荣重要,避免全球分裂。2024年调查显示,新加坡人认为中国影响力超美国,但乐意与华合作,同时保持与西方紧密联系。外交官推动区域论坛参与,与中国签署贸易协议,推动基础设施项目,与美国更新安全协议,确保平衡。新加坡学者如马凯硕指出,西方低估中国前景,但小国利益易被大国竞争牺牲,需要灵活应对。
万幸中国没帮俄罗斯,因为美国早就布下了三个陷阱,一个比一个致命,那美国布下的陷阱
【1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