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能无法对抗美国和身后的几十个国家!”俄罗斯专家曾提醒中国,跟美国较量可不

芸霄记史 2025-09-23 18:45:04

“中国可能无法对抗美国和身后的几十个国家!”俄罗斯专家曾提醒中国,跟美国较量可不仅仅是和美国死磕,更要面对具备强大军事潜力的日本、欧洲、以色列、韩国等国家的军工技术能力竞争,他们是一个集团!   但问题在于,这些盟友的利益和美国并不完全一致,甚至很多时候,他们在经济上严重依赖中国,不能轻易脱钩。   美国这些年拼命限制中国科技发展,芯片、光刻机、人工智能一个个卡得很死,它想靠技术封锁,牢牢掌控产业链顶端,让中国无法突破。     但结中国选择的不是和它正面抢,而是在中低端市场先打出优势,芯片领域中国撑起了全球的大份额,5G和人工智能的应用也快速追上,部分场景甚至领先。   虽然光刻机依旧受限制,但自主攻关从未停步,美国守住技术高端,却挡不住中国以链条升级的方式不断成长。     技术封锁成效有限,还有一个关键原因就是利益,美国拉的盟友并没有铁心跟随,韩国响应呼声加入芯片联盟,可是半导体出口依赖中国市场,汽车、化工都需要中国消费者,没法轻说切割。     澳大利亚跟着美国搞军事合作,签署安全协议,但翻开账本,它卖铁矿石、煤炭和天然气最大的买家依旧是中国,脱不开经济现实。     欧洲同样如此,德国的汽车,法国的飞机,英国的金融,它们都需要中国市场,没有中国的订单,它们的支柱产业都会受到冲击。   利益纠缠得如此之深,美国再喊口号,也很难让这些国家真的彻底“脱钩”。     在军事上,美国还是冷战那套手法,到处拉拢盟友、扩建基地、演习示威,它想靠这种显示力量来把中国压住。   但中国航母造出来并不是为了海外扩张,而是为了保住漫长的海上贸易线,反导系统布置起来,也不是威慑别人,而是抵御潜在的核讹诈。     这种“以防御为主”的战略,让很多中小国家放下心,不至于担心中国军事发展带来威胁,换句话说,美国展示的是攻击力,中国展示的是保护力,两者差异明显。     正是因为这种差异,中国在外交层面有了更大主动,“一带一路”倡议就是在真金白银上见成效,从非洲高速公路到东南亚港口,从电站到能源管道,各国能得到实际好处,中国的伙伴圈也不断扩大。      今天的世界,早就不是冷战时代那种两大阵营清清楚楚的格局,各国不会死心塌地地跟随某一方,而是根据自身利益随时调整,美国的朋友圈也同样内部各有小算盘。     所以所谓中国被“群殴”的画面,其实更多是美国的一种幻想,现实情况是,只要中国保持开放,继续向前,不断提供合作的机会,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愿意参与其中。     你觉得,美国的围堵措施,还能对中国起多大作用呢?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0 阅读:1
芸霄记史

芸霄记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