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位受邀观礼93大阅兵,我想没人有意见。   朱明远的父亲是朱光亚,钱永刚的父

栗頿聊 2025-09-22 15:37:21

这三位受邀观礼93大阅兵,我想没人有意见。   朱明远的父亲是朱光亚,钱永刚的父亲是钱学森,邓志平的父亲是邓稼先。   当他们并肩站在阅兵场的红旗下,眼里看到的,不只是滚滚铁流,更是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记忆回响。这记忆关乎他们的父亲,也关乎一个国家如何铸就自己的“脊梁”。   这根脊梁的内核,是一种近乎执拗的纯粹。它不是喊出来的,是做出来的。   朱光亚两次卸下行政高位,无论是科协主席还是工程院院长,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拉着儿子朱明远喝一杯,庆祝自己终于能重新一头扎进科研。那是一种“一辈子只想干好一件事”的快乐。   这种纯粹,在生死关头会变成一种无畏。核弹爆炸后,邓稼先敢闯进爆心去捡拾关键的试验碎片;首次地下核试验,程开甲为了拿到第一手数据,硬是匍匐着钻进直径只有80厘米的管道,向着最危险的地方去。   支撑这一切的,是钱学森那股“外国人能行,我国人怎么就不行”的硬气,也是于敏那种能把天大难题层层拆解的严谨。   父辈那一代,讲究的是“甘做隐姓埋名人”。于敏搞氢弹,连家人都蒙在鼓里;朱光亚出了名的低调,一辈子都怵媒体镜头。他们的故事,曾像罗布泊的风沙一样,深藏不露。   现在,轮到后辈们开口了。朱明远觉得这是一种责任,“我再不讲,知道的人就更少了”。为此,他已经做了大约二十场报告。   在重庆的宣讲活动上,钱永刚讲起父亲回国经历时,数次哽咽;邓稼先的妻侄许进,用几个小故事把邓稼先讲活了,台下的学生们听得直流泪。   这说明,尘封的记忆需要被讲述,家族的故事正在变成整个社会的精神财富。   59年后,三位儿子站在观礼台上,眼前的导弹方阵锃亮得能映出天上的云彩,射程早已是“全球覆盖”。   那一刻,钱永刚的指尖微微攥紧,邓志平的腰杆挺得更直了。他们仿佛在替父辈亲眼看一看:当年想守住的国,如今“盾”已坚;当年想实现的强,如今“势”已盛。

0 阅读:44

猜你喜欢

栗頿聊

栗頿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