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1年,嘉靖皇帝喝醉了酒,召幸小宫女尚氏。玩到尽兴时,尚氏在帐子里放起了火嘉靖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谁知尚氏突然失手,将帐子给点着了。事后,嘉靖不仅没有怪罪尚氏,反而更为宠爱。 夏夜,紫禁城的御书房里头,三十四岁的嘉靖皇帝朱厚熜正心烦的很。 他刚批完最后一本奏疏,上面字迹歪得像被风吹乱的蛛网。 这一年,北方俺答汗的骑兵又在边境劫掠,南方倭寇的倭刀依旧架在东南百姓脖子上,朝堂上严嵩的党羽又在为“国本”之争吵得面红耳赤。 他揉了揉发涨的太阳穴,对贴身太监李芳摆了摆手:“去,挑几个机灵点的宫女来。” 李芳心领神会。 没一会,七八个提着宫灯的小宫女鱼贯而入。 为首的那个生得格外水灵,圆脸蛋,杏仁眼,头上还插着刚摘的茉莉,正是尚氏,年方十三。 嘉靖仔细看了看每个人的脸蛋,最后看上了尚氏。 他挥了挥手,让其他宫女退下,只留这小丫头跪在跟前。 烛火映着她低垂的眼睫,像沾了露水的蝶翼,他忽然就笑了:“长得不错,倒像个瓷娃娃。” 酒过三巡,嘉靖的胆子也大了。 他一把将尚氏拽进怀里,去解她衣带。 小姑娘浑身发抖,却不敢出声。 她知道,这龙榻之上,多少无辜女孩的性命都葬送在“圣宠”二字里。 变故来得突然。 尚氏慌乱中去扶案几上的烛台,指尖刚碰到烛芯,那截红烛便“啪”地坠在织锦地毯上。 火苗“呼”地窜起,慢慢的竟然烧着了楠木柱上的金漆。 “走水了!”外头值夜的太监扯着嗓子喊。 嘉靖醉得迷迷糊糊,直到浓烟呛得他咳嗽,才慌忙起身。 尚氏吓得瘫在地上,手里还攥着半截烛台。 她本能地去扑火,可火势越来越大,房梁上的灰尘簌簌往下落。 “快!拿水来!”李芳一边喊,一边拽着嘉靖往外跑。 等众人冲出来,寝殿已成了火的囚笼。 尚氏被压在嘉靖怀里,后背的衣裳全被烧穿。 御医赶来时,她已没了呼吸。 所有人都以为,这小宫女要为这场意外陪葬。 可三天后,尚氏竟奇迹般醒了。 她睁开眼,看见守在床边的嘉靖,吓得又要昏过去。 皇帝却摸了摸她的头:“是我不好,不该喝那许多酒。” 原来,那夜的火不仅烧了寝殿,还烧着了库房里的火药桶。 若再晚半刻,连皇帝带宫女都得化作飞灰。 尚氏的“救主”,倒成了她命运的转折点。 养伤的日子里,嘉靖天天往尚氏的偏殿跑。 他让人炖鸽子汤,熬燕窝粥,连御花园里新开的绿梅,都让人剪了插在她床头。 三个月后,尚氏渐渐能下地了,嘉靖便下旨封她为“寿妃”。 这在前朝是从未有过的恩宠,连住了三十年的端妃都红了眼眶。 寿妃的性子,也像被这场火烧透了。 从前在掖庭当洒扫宫女时,她见人就低头。 如今穿着金线绣的翟衣,走路都带着风。 有回和端妃争用熏香,她当着十几个宫人的面,“啪”地甩了对方两耳光。 端妃去嘉靖面前告状,皇帝却只说:“寿妃年纪小,性子烈些,你多担待。” 更让后宫震动的是,寿妃竟敢管太子。 那年太子逃课,被她堵在御花园里,指着鼻子骂:“你爹为你操碎了心,你就这么糟践自己?” 太子气得找嘉靖评理,反被皇帝训斥:“寿妃是为你好,再胡闹,太子位换人!” 从此,寿妃在宫里成了“说一不二”的主儿。 腊月分银炭,她嫌老太监分得不公,当场让人把炭块倒在雪地里,自己蹲在地上一颗一颗数。 夏天发冰块,她嫌送冰的太监磨蹭,抄起拂尘就往人家腿上打。 众人敢怒不敢言。 谁不知道,这寿妃是皇帝心尖尖上的人? 嘉靖四十五年冬天,皇帝病得下不了榻。 御医们私下议论,说陛下这是“纵欲过度,元气大伤”。 可嘉靖躺在病床上,想的却是尚氏。 他让人把寿妃叫到跟前,颤着手握住她的手:“朕这把老骨头,怕是熬不过这个冬天了。” 尚氏哭着摇头:“陛下龙体康泰,寿妃还得陪您看春樱呢。” 嘉靖却笑了,他让太监取来朱笔,在遗诏上圈出尚氏的名字:“朕死后,寿妃不必殉葬。” 这道旨意震动了满朝。 自太祖以来,后妃殉葬是祖制,连马皇后都没能例外。 可嘉靖偏要打破。 因为,他知道,尚氏受不得那些繁文缛节,更受不得失去他的孤独。 1567年,新帝继位。 尚氏从“寿妃”成了“寿太妃”,搬去了慈庆宫。 如今的她,换了性子。 偶尔有大臣来请安,她也只是淡淡一笑:“皇上的事,你们去问皇上。” 嘉靖去世那天,尚氏站在慈庆宫的廊下,想起那夜嘉靖说的话:“你救了我,我便护你一世。” 寿妃活到了古稀之年。 她临终前,让人把她埋在嘉靖的陵寝旁。 不是为了“殉葬”,只是想离那个曾为她挡过火、为她改过祖制的人,近一些。 史书里写这场大火,总说“宫闱之变,帷薄不修”。 可民间百姓都知道:“紫禁城那把火,烧得妙啊!烧掉了半座宫闱,倒烧出个真凤凰。” 有些缘分,起于意外,终于真心,有些命运,看似烧得狼狈,实则是涅槃重生。 主要信源:(百度百科——尚寿妃 、澎湃新闻——能做“猫奴王者”嘉靖帝的爱宠,有多幸福?)
乾隆之所以选择嘉庆当皇帝,原因也是很无奈的。因为在嘉庆之前,乾隆先后选择了5位接
【1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