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近40年最大改革加速,苏林终于图穷匕见,要用自己人代替军方? 苏林政府正在越南进行1986年革新开放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内部改革,而在完成了前期裁撤、合并政府部门,将地方行政体系从三级改为两级等一系列行动后,苏林也终于图穷匕见,要用自己人代替越南军方,掌控一些关键权力。 2024年8月,当苏林从病逝的阮富仲手中接过越共中央总书记职位时,越南政坛没人料到这个公安系统出身的强硬派会掀起如此剧烈的风暴。仅仅一年时间,这位北方派系核心人物就以反腐为名,将四位前国家领导人——包括前总理阮春福、前国家主席武文赏在内的南方派系大佬全部拉下马。 越共中央第十二次会议上全票通过的解职决议,不仅创下越南政治史上一次性清洗最高级别官员的纪录,更首次确立了"辞职不等于免责"的追责原则,彻底打破了延续数十年的南北派系共治格局。 这场被外界称为"权力地震"的清洗行动,其实只是苏林更大改革计划的序幕。 苏林上台之初就直指越南积弊,公开宣称"机构臃肿阻碍发展"。越南政府财政账本上的数字触目惊心——70%的预算都消耗在各级部门运转和人员开支上,真正能投入基建和发展的资金所剩无几。2025年2月,越南第十五届国会第九次特别会议通过的政府机构改革决议,成为这场改革的正式起点。 根据决议,原有22个部委被精简为17个,计划投资部、交通运输部等多个实权部门被裁并,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胡志明主席陵墓管理委员会等三个直属机构直接撤销。 最令人震撼的是地方行政体系的重构,全国63个省级单位被大刀阔斧合并为34个,一次性砍掉29个省级建制,10万公务员面临下岗,实行了37年的"省-县-乡"三级体制被彻底废除,取而代之的"省-乡"两级管理模式,硬生生打散了地方盘根错节的利益网络。 这场建国80年来最激进的行政改革,处处透着苏林的战略意图。合并后的沿海省份占比从44%跃升至62%,明显强化了对海洋资源和贸易通道的管控;原北宁省与北江省合并后,省会定在北江市却沿用"北宁省"名称,这种刻意的安排显然是为了削弱地方势力的传统影响。 在中央层面,苏林将原本分散在司法部、信息通信部的网络安全职能全部集中到公安部——这个他曾经深耕多年的部门,让公安部成为改革中最大的受益者。 更关键的是,越南移动公司这个国资委解散后留下的"现金奶牛"被划归公安部管理,为苏林储备了充足的"改革资金"。 行政架构的重塑完成后,苏林的目光自然转向了权力棋盘上最关键的棋子——越南军方。越南人民军自1944年建立以来,始终保持着"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的三重属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据核心地位。 国防部长潘文江、总参谋长阮新疆、副总参谋长阮尹英组成的军事领导层,早年就存在密切工作交集,形成了相对稳固的权力三角。苏林要想真正掌控权力,必须打破这个三角。 2024年10月的人事调整露出了明确信号。刚刚晋升上将军衔仅五天的副总参谋长阮尹英,突然被调任清化省委书记,从军队核心岗位转到地方任职。这种看似提拔的调动,实则剥离了其对军队的直接指挥权。 苏林在公安部的老部下武鸿文被任命为中央检查委员会副主任,另一位心腹梁三光则跳过常务副部长陈国祖,直接从公安部副部长位置被增补进越共中央政治局。 更耐人寻味的是国防系统的改革动向。越南军方在此次改革中提出缩减军队总数,重点组建网络作战和无人机等特战单元,表面看是顺应信息化战争趋势的现代化转型,实则可能削弱传统军事集团的势力基础。 有消息称,现任国防部长潘文江可能在2026年越共十四大上被苏林的同乡黄春战取代,这一安排与当年黎笋巩固权力的手法惊人相似。苏林显然从越南历史中吸取了教训,知道掌控军队必须循序渐进。 不过,苏林对军方的动作保持着微妙的平衡。对于外界诟病已久的军队经商问题,这位改革者选择了暂时回避。包括越南第一大通信巨头军用电子电信集团在内的军方企业,依旧牢牢掌握在军队手中。 苏林很清楚,越南军队不仅是国防力量,更是深度参与经济运行的特殊利益集团,处理不当可能引发剧烈动荡。 苏林的改革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通过合并省级单位,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显著增强;政府机构精简后,行政效率提升的效果开始显现;公安部权力的强化让他有了可靠的"刀把子"。 但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如何在不引发动荡的前提下进一步规范军方角色,如何平衡北方政治主导权与南方经济实力的矛盾,如何在大国博弈中为越南争取发展空间,都是苏林必须面对的难题。 越南正站在历史的岔路口上,苏林的改革如果成功,可能推动国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如果失败,轻则回到派系斗争的老路,重则引发更大的政治动荡。
越南近40年最大改革加速,苏林终于图穷匕见,要用自己人代替军方? 苏林政府正在
御史流芳悠久
2025-09-21 18:00:50
0
阅读: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