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汉奸陈公博,被枪毙的现场,临刑前他对身边的狱警说道:”我有钢笔一支,

趣史小研究 2025-09-21 15:38:41

1946年,汉奸陈公博,被枪毙的现场,临刑前他对身边的狱警说道:”我有钢笔一支,是兆铭兄所赠,有一枚一等旭日大绶章,为日本天皇所赠,此两物都在我床上,要求随葬”,还没有等狱警回答,身边的法警看不下去了,催促着他赶紧“上路”,来到刑场后,法警拔枪就射,一颗子弹从驳壳枪中飞速射出,击穿陈公博的后脑,陈公博倒地后抽搐片刻,才气绝身亡。 1946年6月3日,苏州狮子口第三监狱的刑场,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大汉奸陈公博就在这里,走到了他人生的终点。 那天,刑场外黑压压围了一圈人,都是来看这个二号汉奸最后下场的。要说陈公博当年也算是个人物,可这会儿,哪还有半点威风?据说在去刑场的路上,他就已经吓得腿软,走不动道,屎尿横流,全靠法警连拖带拽。 到了地方,法警让他跪下。他哆哆嗦嗦地还想交代“后事”,对着身边的狱警说:“我有钢笔一支,是兆铭兄所赠,有一枚一等旭日大绶章,为日本天皇所赠,此两物都在我床上,要求随葬……” 还没等狱警搭话,旁边的法警早就听得不耐烦了,粗暴地打断他,催着他赶紧“上路”。一颗子弹从驳壳枪里呼啸而出,正中后脑。陈公博应声倒地,身子抽搐了几下,就再也没了动静。 看着眼前这滩烂泥,谁能想到,这个人在几十年前,还是个“根正苗红”的进步青年呢? 陈公博的起点,其实比很多人都高。他1892年出生在广东一个官宦家庭,他爹是个思想开明的官员,打心底里支持革命。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陈公博从小就接触了不少新思想,15岁就跟着闹起了反清斗争。后来考上北京大学,更是如鱼得水,赶上五四运动那股大潮,很快就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信徒。 更厉害的是,他还作为广东代表,出席了中共“一大”。这是什么资历?要是他能一直顺着这条路走下去,新中国的史册上,怎么也得有他浓墨重彩的一笔。可惜,人生没有如果。 就在他准备去美国留学的前一年,家里出了大事。他父亲做生意时被土匪给杀了,家产被几个姨太太瓜分得一干二净,母亲也急火攻心,撒手人寰。一夜之间,陈公博从一个富家少爷,变成了无家可归的孤儿。 留学的梦是碎了,连肚子都快填不饱。为了活下去,他听了朋友的建议,去参了军。凭着一股子聪明劲和在北大练就的笔杆子,他很快就在军队里崭露头角,当上了大队长。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他遇到了改变他一生的人——汪精卫。 汪精卫那会儿可是国民党里响当当的人物,看陈公博是个人才,就主动提出资助他去美国留学。陈公博当时是什么心情?那是绝境中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啊!他感激得涕泗横流,临走前,汪精卫还送了他一支钢笔,他更是把这份“知遇之恩”刻在了心里。 可到了国外,没了组织的约束,也没了生活的压力,陈公博的心就野了。他慢慢地把自己最初的信仰抛到了脑后,开始专心享受生活。1925年,当他学成归来时,已经彻底倒向了国民党。 如果说这只是个人政治选择,那接下来的事,就彻底让他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汪精卫那伙人公然投靠日本,在南京成立了伪政权。陈公博,这个曾经的中共一大代表,竟然也跟着去了,还当上了伪政府的“二号人物”。 那几年,他跟着汪精卫,没少干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勾当。老百姓在水深火热中挣扎,他们却在敌人的庇护下作威作福,嚣张至极。1944年,汪精卫病死在日本,陈公博顺理成章地成了伪政府的“头号人物”,继续他的汉奸生涯。 可好日子没过多久,1945年,日本投降了。陈公博的好梦也该醒了。他像只没头苍蝇一样东躲西藏,最后还是在日本陆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的帮助下,坐飞机逃到了日本京都。 你以为到了日本就安全了?那边的日子更不好过,没了利用价值的他,过得连条狗都不如。仅仅五十天后,中国军警就找上了门,把他押回了国内,关进了苏州的监狱。 在狱中,他还心有不甘,写下了长篇的自白书,拼命想为自己的汉奸行为开脱,说自己是为了“曲线救国”。可历史的罪证摆在那里,哪容得他狡辩? 法庭最终宣判,陈公博犯叛国罪,判处死刑。临刑前,他还不死心,给蒋介石写了封信,信里竟然还在分析“党国前途”,想靠着对付共产党的“经验”来换自己一条命。可笑的是,那时候的蒋介石,躲他还来不及呢。 最让人觉得可悲又可恨的,是他临死前的那番话。他心心念念的,不是对国家和人民的愧疚,而是汪精卫送的钢笔和日本天皇赏的勋章。这两样东西,一个是他卖身投靠的“信物”,一个是他卖国求荣的“奖赏”。他竟然想让这两样耻辱的象征,陪着自己下葬。这说明直到死,他都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把汉奸的经历当成了一种“荣耀”。 法警的那颗子弹,不仅是结束了他罪恶的生命,更是对这种无耻想法的最好回答。

0 阅读:320

猜你喜欢

趣史小研究

趣史小研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