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马皇后活到朱元璋死,朱元璋会让马皇后也殉葬吗? 朱元璋和马秀英,这两人,搁现在就是从一无所有干到全球五百强的顶配版合伙人。马皇后,那可不是一般养在深宫里的金丝雀,她是跟着朱元璋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女人。 朱元璋啥出身?一个连名字都差点没有的穷小子,当过和尚,讨过饭。马皇后呢?好歹是郭子兴的养女,算是个小家碧玉。她嫁给朱元璋,在当时绝对是“下嫁”。可她没嫌弃朱元璋穷,反倒是在他被郭子兴猜忌关禁闭、快饿死的时候,偷偷把刚出锅的烙饼揣在怀里送进去,胸口都烫出了一片红印子。 这份情谊,不是后来那些年轻貌美的妃子能比的。这是用命换来的感情,是刻在骨子里的信任。 所以,很多人一听这问题,第一反应就是:“不可能!朱元璋那么爱马皇后,怎么舍得?” 没错,朱元璋对马皇后的爱,那是实打实的。当了皇帝后,后宫佳丽三千,但他给马皇后的位置,谁也动不了。他在外面是说一不二、杀伐果断的铁血帝王,回到宫里,只要马皇后一句话,他那身戾气就能收敛不少。大臣们怕他,都学会了走“夫人路线”,先把奏折给马皇后看看,让她给吹吹枕边风。马皇后就像是朱元璋这头猛虎唯一的驯兽师。 她活着的时候,劝朱元璋少杀人,爱惜民力,保护文人。朱元璋嘴上不耐烦,但很多时候都听进去了。她就像是朱元璋内心最后那点柔软的开关。马皇后去世后,朱元璋悲痛欲绝,从此再也没有立过皇后。他把对她的思念,全部转化成了对太子朱标的偏爱和对江山社稷的疯狂掌控。 这么一看,答案似乎很明显了,他肯定舍不得。 但千万别忘了,朱元璋首先是个皇帝,然后才是个丈夫。 尤其是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那个多疑、残暴、孤僻的老头形象,几乎要把他前半生的温情都给吞噬了。 明朝初年,殉葬制度是真实存在的。朱元璋死后,给他殉葬的妃嫔就有四十多人。那些女人,有的可能才进宫没几天,连皇帝的面都没见过几次,就得被一尺白绫送去“陪伴君王”。这是写在史书里的,冰冷得没有一丝温度。既然这个制度是他亲手恢复并执行的,那马皇后会不会成为那个唯一的“例外”? 这就得看朱元璋晚年的心态了。马皇后死在洪武十五年(1382年),而朱元璋死在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中间隔了整整16年。这16年里,他经历了太子朱标早逝的巨大打击,白发人送黑发人,性情变得更加暴戾。为了给皇太孙朱允炆铺平道路,他大开杀戒,胡惟庸案、蓝玉案,前后杀了数万人,连开国功臣都几乎被屠戮殆尽。 这个时候的朱元璋,心里装的已经不是个人感情了,而是朱家江山的千秋万代。他考虑所有问题的出发点,都是“怎样才能让我的子孙坐稳江山”。 假设马皇后身体康健,一直活到了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躺在病榻上,看着床边白发苍苍的马皇后,他会想什么? 他可能会想:“妹子,咱俩苦了一辈子,你跟着我从没享过几天清福。我走了,你得好好活着,替我看着儿孙们。”这是人之常情,一个丈夫对妻子的最后嘱托。 但他也可能这么想:“我死了,允炆那孩子太软弱,镇不住那些骄兵悍将。皇后你在朝中威望极高,又是看着允炆长大的,万一将来有权臣想挟持你‘垂帘听政’怎么办?为了大明江山,为了断绝一切后患,你必须跟我一起走。” 对于一个晚年杀了数万人的皇帝来说,这一点也不疯狂。在他眼里,任何对皇权构成潜在威胁的因素,都必须被扼杀在摇篮里。吕后干政的历史,他这个熟读史书的皇帝,不可能不知道。 而且,还有一种更自私、也更符合帝王心理的可能。他会觉得,马皇后是他一生最珍贵的“所有物”,是他生命的一部分。 他要让她在另一个世界也永远陪伴着自己。这种看似深情,实则极端自私的占有欲,在帝王身上太常见了。 所以,这事儿真没那么简单。它不是一道非黑即白的判断题,而是一道关于人性的选择题。选择的一边,是几十年相濡以沫的夫妻情分;另一边,是至高无上的皇权和对江山永固的执念。 对于这个问题,大概率还是不会。 为什么?因为马皇后对朱元璋来说,太特殊了。她不是一个妃子,不是一个皇后,甚至不完全是一个妻子。她更像朱元璋的精神支柱和人性的最后一道防线。 朱元璋对她,除了爱,还有一种近乎信仰的依赖和敬重。让她殉葬,等于亲手摧毁自己的精神图腾。朱元璋虽然残暴,但他不蠢,他知道这么做的后果,会让他彻底变成一个孤家寡人,连在回忆里都找不到一丝温暖。 马皇后在世时,曾多次劝阻朱元璋不要恢复殉葬的恶习。如果朱元璋在她死后,违背她的意愿,强迫她成为这个制度的一部分,那等于是在否定他们俩一辈子建立起来的信任和默契。这对生性骄傲又有点“妻管严”的朱元璋来说,恐怕比杀了他还难受。 也许,真正的答案是:朱元璋永远不会让这个问题有出现的机会。他宁愿自己承受失去挚爱的痛苦,也不愿让马皇后去面对那个残忍的选择。
公元1395年,明朝第一代秦王朱樉在西安秦王府去世,享年40岁。朱元璋怒不可遏,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