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一生最大的失误是什么?   张学良一生最大的失误,是错过了唯一一次能够纠正

飞绿说历史 2025-09-21 09:17:25

张学良一生最大的失误是什么?   张学良一生最大的失误,是错过了唯一一次能够纠正错误的机会,而历史曾经给了他这次机会:如果说“九一八”的应对无措,暴露出他政治上的不成熟,那么其后的这次失误,就是不可原谅的率性而为了!   很多人觉得张学良当时“怂”,其实他想得挺多。   他怕全面开战后,东北军全军覆没,后续一无所有。   再加上南京中央政府对东北军的支持有限,他怕自己孤军奋战,最后没人收拾残局。   可他没想到的是,日本人根本没打算收手。   但东北军一退再退,日军反倒越来越肆无忌惮。   事情发展到12月,锦州成了关键。   锦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东北和关内的咽喉。   东北军把主力都调集到这里,连南京政府都不断发电报,要求死守锦州,并提醒张学良,“绝不能再退”。   国际社会也在关注,国联调查团准备到东北调查日本侵略,中国在外交上有了支撑。   连日本国内都有人质疑关东军的冒进。   可就在最关键的时刻,张学良还是动了退意。   1931年12月底,他不顾手下和南京方面的反对,突然决定放弃锦州。   东北军用上百列火车把部队和家属全部撤到山海关以南。   撤退行动非常匆忙,日军飞机刚刚轰炸,火车就开上轨道,队伍拉得几百里长。   1月3日,日军进城,锦州失守。锦州一丢,整个东北的防线就塌了。   日军趁势北上,长春、哈尔滨也很快沦陷。   到1932年春天,东北几乎全部被日本占领,伪满洲国随即成立。   很多官方资料和历史研究都指出,锦州如果守住,局面会很不一样。   首先,当时日军兵力有限,补给线拉得太长,贸然进攻锦州其实有很大风险。   其次,国际调查团马上就要到东北,日本政府内部其实很怕闹大了引起国际干预。   如果张学良下定决心坚守,哪怕只是象征性抗争,也能让日军骑虎难下,说不定能争来谈判和反击的机会。   张学良之所以放弃,归根到底还是太看重保存实力,太担心孤军作战,心理压力大。   他觉得只要人还在,将来还有机会翻盘。   可他没想到,自己这一撤,东北民心一下子就散了,军队也跟着溃不成军。   结果就是,日军几乎没费多少力气,就把东北全盘吞下。   我国东北几千万同胞从此陷入苦难,日本扶植溥仪成立伪满洲国,东北变成殖民地,整个抗战局势也因此雪上加霜。   回过头看,张学良其实不是没机会。   他的失误,不只在于军事操作,更在于对时局的判断。   锦州那会儿,国内外都在盯着,守住锦州,既能鼓舞全国士气,也能拖住日军,为后续争取时间和空间。   可惜他在最该硬气的时候软了下来,错过了历史给他的窗口。   张学良后来一生都在反思和弥补,可历史已经无法重来。   锦州失守,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遗憾,也是我国近代史上最可惜的机会之一。   张学良没能抓住那唯一一次反击的机会,也就留下了一个难以抚平的历史痛点。   现在回头看,历史早已盖棺定论。张学良的失误也成了我们必须铭记的教训。   机会只有一次,错过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对今天的我们来说,这样的历史其实更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知道关键时刻到底该怎么做,不能再有类似的遗憾了。   参考:让张学良一生后悔的有三件事:错过一人,错杀一人、错下一命令——中华网

0 阅读:153

猜你喜欢

飞绿说历史

飞绿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