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餐饮人在成都开大会,取名“中国餐饮之光”,喊出的口号是“我们都在,我们还在”。却非把近日陷入巨大争议的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加入宣传视频里,这人瞬间对所谓的“餐饮之光”产生了怀疑,这些真的是我们的餐饮之光吗? 9月19日,在成都东郊记忆举办了一场名为“中国餐饮之光”的行业大会,原本是餐饮人共同探讨行业前景、共度难关的时刻,然而,意外的口号和一位争议人物的出现,却让这场大会变成了社交媒体上的一场舆论风暴。 大会的口号“我们都在,我们还在”由发起人刘仪伟提出,意在给正在经历市场低迷的餐饮人打气,希望大家能够咬牙坚持、共度难关。 对到场的餐饮老板、供应商和业内专家们来说,这个口号简直是他们心里的写照——行业竞争激烈,利润下滑,消费者信任度不断下降,而之前315晚会曝光的行业乱象更是让他们的处境雪上加霜。 大家正急切地寻找着破局之道,然而,这句口号一经传播到消费者耳中,反响却完全不同。消费者听到的,不是坚持和努力,而是傲慢和自我陶醉。尤其是在今年预制菜话题频繁被提起的背景下,许多人开始对餐饮行业的“背后黑幕”产生更多质疑。 更让人不满的是,宣传片中出现了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的身影。作为预制菜风波的中心人物之一,贾国龙的出现无疑让很多消费者心生疑问:这场大会到底是在为餐饮行业发展出谋划策,还是资本家们的自我表演? 西贝被指使用大量预制菜、食品加工品等被消费者质疑的产品,贾国龙的形象也因此成为了许多人眼中的“代表性”问题人物。 于是,这句“我们还在”被网友们讽刺为“我们都还宰”,这一切不仅没能带来团结和希望,反而让公众对行业的信任感进一步降低。 这并不是消费者的无理取闹,而是他们在餐饮行业中长期积累的不满情绪的爆发。消费者早就对一些连锁餐厅中“制作过程不透明”、食材不新鲜的问题感到厌倦和不信任。 大家要的其实很简单:能看到新鲜的食材、能知道餐厅的经营是否真诚、能让自己吃得安心。 而餐饮从业者所关心的,似乎只是如何通过“流量”和“连锁”来维持生计,却没有真正回应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品质的基本诉求。 无论是餐饮企业的老总们抱团取暖,还是精英们在会上讨论如何“突围”,他们似乎忘记了,消费者才是行业最终的评判者。 这场大会虽然号称要为行业点亮未来,但它却无意中反映出了行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巨大隔阂。餐饮人们喊出的口号“我们都在,我们还在”,在他们的内心中可能是满怀希望的号召,但在消费者听来却是一种漠视和自私的表现。 餐饮业的“光”,并非从行业内的一群人彼此激励中产生,而是来自那些愿意公开后厨、敢于披露食品真实情况、并且以消费者为本的企业和老板。 如果餐饮业的从业者们能够意识到“我们”不仅仅是行业内部的那些人,也应该包括屏幕前的消费者,那么这场大会的口号也许能够真正带来改变。否则,再响亮的口号,也只能是空洞的回音。
西贝贾总不应该在这个时候高调露面!中国餐饮之光大会在成都举行。这次餐饮大会有
【14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