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镜,作为结直肠癌筛查的“金标准”,在医疗健康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帮助医生早期发现肠道息肉和肿瘤,为及时治疗争取宝贵时间。然而,肠镜检查并非适合所有人。 近年来,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很多人可能在没有明确症状的情况下被建议做肠镜检查。实际上,有些情况下做肠镜不仅没有必要,还可能带来不必要的风险和麻烦。下面,作为医学领域专家,我给大家科普一下哪些情况下不需要盲目做肠镜,避免被“健康恐吓”。 没有症状且近期做过肠镜者 对于没有肠道不适、无家族史的人来说,肠镜不应该成为“体检清单”的必备项目。如果近期做过肠镜检查且没有发现任何异常,医生一般不会建议频繁复查。 特别是对于健康的人,过度检查不仅没有意义,还会浪费医疗资源,增加不必要的身体负担。一般来说,如果没有特殊症状,健康成年人每5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是比较合理的安排。 胃肠道问题患者需提前准备 一些患有胃肠反流、食管炎、幽门梗阻等问题的患者,做肠镜前需要特别的准备措施。这些问题可能导致肠镜过程中残液反流,增加误吸的风险,甚至可能引发肺炎等严重并发症。 因此,在进行肠镜前,医生需要对这些患者进行充分的胃肠减压,以确保检查过程的安全。没有充分准备的肠镜检查,可能反而带来更大的健康隐患。 高龄且心肺功能较差的患者 对于老年人或心肺功能较弱的人群,做肠镜可能面临较高的风险。尤其是对于8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肠镜检查可能因为麻醉和操作过程中的体位变化,导致心脏负担加重,甚至引发急性心衰等问题。 更重要的是,老年人一旦确诊肠癌,治疗难度和风险大,生存质量无法保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评估,避免不必要的检查。 年轻人无症状且无家族史 20多岁的年轻人,身体健康,无家族历史,单纯的肠胃不适一般与肠道肿瘤无关。肠镜检查多用于40岁以上、有家族史或明显症状的人群。 肠镜并非诊断年轻人肠道不适的首选方法。年轻人的肠道问题常见于功能性紊乱,如压力大、饮食不规律等,更多的是生活方式的调节和治疗,而不是肠道疾病。因此,盲目做肠镜可能并没有必要。 急性炎症或严重出血患者 急性肠炎、肛周脓肿等急性病症的患者在病情未得到控制之前,进行肠镜检查反而可能加重病情。肠镜检查的侵入性特点,使得这些患者的肠道在检查过程中容易受到刺激,导致症状加重,甚至引发大出血等并发症。因此,急性期病人应该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辅助检查手段,而不是立刻进行肠镜检查。 过度肠镜检查的风险 滥用肠镜检查不仅浪费医疗资源,还可能对身体造成潜在损害。过度检查可能导致肠道黏膜损伤,甚至增加肠道感染的风险。 过多的检查还可能引发患者的心理负担,甚至导致对健康的过度焦虑。根据《国际消化病学杂志》研究,肠镜的过度使用已被证实与一些不良后果相关,因此合理安排肠镜检查时间和频率至关重要。
肠镜,作为结直肠癌筛查的“金标准”,在医疗健康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帮助医生早期发现
疾冰预防说
2025-09-20 10:45:40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