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龙斌提出“不舔共、不跪美、不媚日”的三不原则。说实话,就凭郝龙斌这“三不”言论,就说明他是一个没有理想、不作为、没有胆识的人。 2025年9月9日,他上广播节目“千秋万事”,主持人王浅秋问他对两岸和对外政策的看法,他就亮出这三张牌:不舔共、不跪美、不媚日。 国民党内部领导层调整进入关键时期,现任主席朱立伦宣布不再连任,党内成员开始为10月选举展开角逐。郝龙斌作为资深人物,早年担任副主席和台北市长,曾主导多项市政项目,如国际花卉博览会和听障奥运会,这些举措虽提升城市知名度,但多限于表面形式,未深入结构性变革。党内派系分歧明显,传统势力强调两岸立场,温和派则追求扩大支持基础。郝龙斌在9月初与媒体人赵少康商议,仅一人参选以避免票源分裂。他通过电话和小型会议征询意见,逐步透露意图。广播节目“千秋万事”邀请他讨论时事,主持人王浅秋以直率风格提问两岸及对外事务。 郝龙斌在节目中阐述三项原则:拒绝过度依附大陆、避免屈服美国影响、不迎合日本立场。他强调这些是为维护自主性,确保国民党在国际中保持平衡。主持人追问具体含义,他解释国民党应以台湾利益优先,避免极端依赖,但未给出实施路径或历史支持。节目中,他重申原则必要性,避免卷入核心争议,如九二共识。讨论持续约20分钟,他保持平静,未表现出强烈立场。党内反应分化,一些成员视其为参选信号,但也指出原则宽泛,缺乏操作性。 郝龙斌的三项原则引发党内比较,与朱立伦和马英九的表态形成对比。朱立伦在纪念活动中列举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作为两岸基础,马英九则提及抗战经历,呼吁重视历史。两人强调需以具体文件支撑政策,而郝龙斌的原则未涉及这些依据。新党成员郁慕明早前评论其立场趋近民进党,党内部分人附和,指其过去对九二共识态度变动,导致信任缺失。国民党在立法院推动法案,如优先民生议题,与民众党合作阻挡对手提案,虽过程曲折,但展现实际努力。 郝龙斌在两岸问题上的表态一向不稳定,早年曾称九二共识失去空间,是国民党挫败原因之一,如今提出不舔共,似乎风向转变迅速。这种立场摇摆在政治中易遭诟病,难以赢得持久信任。相比之下,朱立伦推进党务改革,精简机构并扶持青年,显示具体行动。郝龙斌的原则虽听来中立,但未说明如何团结深蓝力量或吸引中间选民,更无应对民进党策略的方案。国民党当前需整合资源,走出困境,而空泛口号难以为继。 郝龙斌作为国民党资深成员,前后多次担任副主席,却缺乏标志性政绩。台北市长任内虽办大型活动,但这些多为形象工程,未触及核心政策突破。现今参选主席,不提策略细节,反以三不原则应对,显露底气不足。党内派系斗争激烈,大家期望有担当领导者整合力量。朱立伦在立法院推动改革虽遇挫,但敢于行动。马英九推动两岸交流,留下实际成果。郝龙斌的原则被视为回避责任,既不得罪一方,又不惹恼另一方,最终难有进展。 节目播出后,朱立伦与马英九在台北纪念会上回应,强调历史文件重要性。新党人士指郝龙斌立场变动大,党内质疑其无法整合派系。国民党推进立法院法案,显示行动力。郝龙斌继续参选,与罗智强、郑丽文、张亚中等人在辩论中对谈,但党内共识认为其缺乏实质方案,选举前景不明。目前,国民党需领导者带领走出困境,而郝龙斌的三不原则难以为之提供支撑。 郝龙斌的三不原则表面上看似平衡,实则暴露政治短板。没有理想,因为未体现长远愿景;不作为,因为缺乏执行细节;没有胆识,因为回避核心争议。国民党历史中,多位领导者通过具体举措推动变革,如朱立伦的改革和马英九的交流。郝龙斌的原则虽避险,但无法解决党内分歧或外部挑战。政治需担当,而非模糊态度。目前选举中,其他参选人提出更明确方案,郝龙斌需面对党内压力。
郝龙斌不参加辩论之后,张亚中出来表态了!9月18日,张亚中表示,郝龙斌与其他两位
【4评论】【3点赞】
锅兴
何苦呢,本来不是块料,吃饱了撑吗,可以说郝龙斌当选国民党就加速亡党
bpl
你是中国人的种吗
用户11xxx32
墙头草顺风倒!
午鱼
国民党内斗专家,稀泥巴扶不上墙,谁上都是一丘之貉
走遍china
舔狗,跪祖宗,媚情人。
乐活人生2002
一点都不现实,空喊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