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打仗太狠了,就是盯住也门胡塞的荷台达港口的三个码头炸!1-2个月炸一次,也门胡塞刚刚修复了码头,又重新引进燃料,武器弹药,以及其他重要物资。 以色列打仗确实够狠。他们专门盯着也门胡塞武装的荷台达港那三个码头炸。每隔一两个月就准时来一轮空袭。胡塞这边刚把码头修好。重新运进燃料武器和各种物资。以色列空军的战机立马又飞过来。直接丢下一吨级的制导炸弹再炸一遍。这种打法让胡塞武装特别难受。 胡塞武装其实不怎么怕打地面战。他们甚至挺喜欢在山地里打游击。也门那边到处都是山。地形特别复杂。胡塞的人熟悉当地环境。经常利用山地打掩护。搞突然袭击然后迅速消失。就算对方是装备精良的正规军。进了也门的山里也很难施展得开。 他们也不怕和航母舰队硬刚。敢用导弹对攻。胡塞武装有不少导弹。面对强大的海军舰队也毫不畏惧。这种对抗对他们来说不只是军事较量。更是一种姿态。表明自己不会被吓倒。有决心捍卫自己的地盘。这种硬碰硬的对抗反而让他们越打越来劲。 甚至连大规模空袭他们也不太担心。胡塞控制区大部分是贫瘠的山区。没什么高价值目标。炸来炸去效果有限。但他们最大的软肋就是荷台达港。这里简直是他们的生命线。也门需要的燃料、重要物资和武器零部件基本都靠这个港口进来。 一旦没了燃料。发电就成问题。工业生产和大规模农业种植都会受影响。胡塞武装的军事装备运转、指挥和通信系统可能瘫痪。平民的生活也会更艰难。尤其是冬天要来了。也门一半以上的人口还处于饥荒状态。缺电少燃料会让这个冬天特别难熬。 以色列这种定期轰炸策略很精明。炸完就跑。迫使胡塞不断花费大量时间和资源去修复码头和重新引进物资。刚恢复运转。以军又来了。这种“炸了修。修了再炸”的循环。极大地消耗着胡塞的资源和精力。 荷台达港的战略价值实在太关键。它控制着红海南部的入口。每年处理全球12%的集装箱货运量。其中30%是中东到欧洲的能源运输。这里就像胡塞武装的命脉。以色列选择打击这里。就是要切断他们的物资补给线。削弱其战争潜力。 而且这个港口的情况很复杂。卫星图像显示。伊朗货船频繁卸货的集装箱。跟联合国粮食计划署的援助物资就隔着一堵墙。这里既是人道主义援助通道。也可能被用于军事物资转运。这种双重角色让荷台达港成为冲突的焦点。 胡塞武装也不是好惹的。他们会用导弹和无人机进行报复。比如向以色列的特拉维夫和埃拉特发动袭击。甚至曾迫使以色列政府专机在飞行途中紧急降落。他们还使用过“巴勒斯坦-2”型高超音速导弹。这种导弹末端突防速度能达到16马赫。让以色列的防空系统很难拦截。 胡塞武装还善于采用“廉价无人机+高端导弹”的组合战术。这种打法本质上是成本核算战争。比如用2万美元的无人机消耗以色列造价350万美元的拦截弹。通过持续性的消耗让以色列的防空系统承受巨大经济压力。 这场冲突已经超越了双边范畴。影响着整个地区的安全稳定。国际社会对局势升级表示担忧。但大国博弈的潜规则也在其中若隐若现。比如美军航母的撤离和以军空袭的时间点就存在微妙关联。 现在的局势呈现出典型的“行动-报复”死循环。双方陷入了一种不断升级的对抗模式。未来可能会走向更大规模的代理人战争。或者引发红海航道危机进而影响全球经济。也不排除出现新的国际调停窗口。 以色列通过精准打击港口。确实抓住了胡塞武装的弱点。但胡塞武装的适应能力和反击手段也表明。这场冲突远未结束。荷台达港的起重机残骸与特拉维夫上空的防空警报。共同勾勒出这场中东博弈的复杂图景。
这就是美国纵容以色列后果? 很多人都想错了,都以为,以色列空袭卡塔尔结束了,
【15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