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晚间:印度和欧盟共同宣布要在今年年底前签自贸协定,莫迪和欧盟主席冯德莱

史鉴奇谈 2025-09-19 11:02:41

9月17日晚间:印度和欧盟共同宣布要在今年年底前签自贸协定,莫迪和欧盟主席冯德莱恩将联手推动这场谈判!   说起来也挺有意思。这谈判从2007年就开始谈,结果2013年就卡死在汽车关税和葡萄酒税上。好不容易2022年重启,又碰上地理标识、投资保护这些新麻烦,进展慢得像蜗牛。但现在形势比人强。美国关税大棒砸下来,谁都不敢怠慢。特朗普政府对印度出口商品普遍课以50%的重税,对欧盟的钢铝产品也没手软。压力之下,印欧突然发现彼此才是救命稻草。     贸易数据很能说明问题。2024至2025财年,印欧商品贸易总额冲到1375亿美元,竟然超过了美印贸易的1320亿。服务贸易也没落下,514.5亿美元的数字让双方都嗅到机会。何况欧盟在印度有6000家企业扎根,撑起了800万个就业岗位。这盘生意谁也舍不得丢。     谈判节奏明显加快。之前磨蹭一年才谈四轮,现在恨不得每月都见面。欧盟贸易专员谢夫乔维奇和农业专员汉森刚带完30人代表团冲去新德里搞完第十三轮磋商。十月份布鲁塞尔还要接着谈。接下来三个月至少排了十场会议,摆明了要玩冲刺。     目前谈得不算差。23个章节已经啃下11个,从数字贸易到争端解决机制都基本有谱了。印度工商部长戈亚尔甚至乐观宣称六成内容已达成共识。但真正棘手的全在后面:农业和乳制品市场准入僵持不下,原产地规则和环保标准也还在扯皮。     印度死活不肯放开大米、糖和乳制品市场。这些行业牵扯数千万农民,明年又要大选,莫迪在这事上绝对不敢松口。欧盟则盯着印度高达100%的汽车关税和150%的葡萄酒税,德国车企早就等得不耐烦。另一边,印度要求欧盟放宽IT人才签证门槛,并承认大吉岭红茶这类地理标志产品,双方筹码卡得死死的。     地缘政治也在背后搅局。美国一边拉着印度重启贸易磋商,一边又怂恿欧盟对印度加征25%关税,就想联手打压印度买俄罗斯石油的行为。但印度继续维持着与俄罗斯的密切联系。冯德莱恩嘴上夸印度在乌克兰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转头又催着莫迪年底前必须搞定自贸协定。     还有欧盟那个碳边境调整机制。2026年生效后,印度钢铁、铝产品出口可能面临上百亿关税冲击。欧盟说可以灵活处理,但印度始终怀疑这是变相贸易保护,谈判桌上这事根本绕不开。     所以别看高层喊得热闹,真正较劲的都是细节。印度乳业巨头Amul公开反对欧盟奶酪进入,指责对方用卫生标准挡印度产品。欧盟则纠结于印度的数据本地化政策——《数字个人数据保护法》要求关键数据存在本土,违反就罚500亿卢比,这跟欧盟《数字市场法案》直接冲突。谷歌、Meta这些公司看得头皮发麻。     不过双方需求也是实打实的。欧盟看中印度14亿人的市场潜力,想卖车、卖酒、卖奶酪。印度则渴望欧洲技术投资,助推“印度制造”落地。合作空间远远大于分歧。     离年底只剩三个多月。要么双双让步达成历史性协议,要么继续拖入下一个十年。压力和期待都在急剧堆积。全球贸易格局等不了,印欧的耐心也耗不起了。

0 阅读:0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