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8日到12日这短短几天里,金正恩的行程图简直是分裂开了,他可以在相隔150

云海澄碧翠 2025-09-17 21:49:53

在9月8日到12日这短短几天里,金正恩的行程图简直是分裂开了,他可以在相隔150公里的两地间飞速移动,9月8日出现在龟城市的医院工地上督促进度,刚过去两天就又去视察了武器研究所。 这根本不是随性的视察,而是精心编排的战略展示,去医院工地是给老百姓盖医院的民生承诺,而测试场更是重中之重。 在美韩“自由护盾”军演的背景噪音下,平壤正在医院的地基和坦克的履带之间,摸索一条自己的“活路”,朝鲜的军工体系,从来都不是为了跟谁搞全面竞赛,它骨子里信奉的是一套,生存主义的创新法则。 金正恩能亲自跑到国防科学院,去看装甲防御和电子武器研究所的成果,这套法则的精神内核一点没变,不追求全面赶超,只解决“能不能活下去”的问题。 这手艺是祖传的,想当年韩国拿了200辆美制M47坦克,朝鲜的工匠们硬是靠着苏联淘汰的T-55生产线,在牛皮纸和土高炉上,逆向搞出了自己的改进版。 为了防住韩国的M20火箭筒,他们就土法炼钢,在车身侧面焊上厚钢板,后来苏联给了T-62的图纸,工程师们一看,这底盘太长,不适合北边山地,二话不说就给它截短了。 再到1992年俄罗斯断了发动机供应,他们也能把报废T-72的心脏和国产变速箱硬凑在一起,甚至用拖拉机厂的机床加工零件,愣是捣鼓出了“暴风”号坦克。 在2023年阅兵式上,M2023原型车炮塔上,顶着个蜂窝状的罩子,这明显是学了乌克兰战场上,对付无人机的经验。 金正恩亲自观看,新型防护系统硬扛反坦克导弹的测试,更是说明了他们的逻辑,不需要样样都行,但最致命的那一招,他必须能防住。 在金正恩的剧本里,盖房子和造武器是同一个故事的两面,他可以前一天还在强调,地方医院建设是“刻不容缓”的任务,承认缺钱缺技术缺材料但必须干。 转头他就在评估那台,能产生1960千牛推力、决定核威慑未来的新发动机,这种操作就是一套内外有别的双重叙事。 对内他把修路盖楼和外部威胁绑在一起,告诉你“没有强大的国防,哪有安稳的日子”,他把困难摆在桌面上,再用强硬态度去推进,就是为了让民众把对未来的期盼,和国家安全议程牢牢锁死。 对外的每一次亮相,都是一次“肌肉”展示,从射程5公里的炮射导弹,把韩军K1坦克甩在身后,到能干扰美制“陶式”导弹的红外设备,还有为“火星炮-20”准备的下一代洲际导弹引擎。 这些硬邦邦的“破局筹码”,都是在为他“核武力与常规武力并举”的国策服务,最终目的只有一个,给国内的建设发展,争取一口喘息的空间。 所以说朝鲜的军事现代化,根本不是全面的军备竞赛,而是一场高度定制化的非对称游戏,它的核心逻辑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精准地废掉美韩联军的看家本领。 美韩搞“快速反应集群”,金正恩就盯着能让坦克,飙到时速70公里的一体化动力包,用速度破掉包围圈。 韩国在边境部署60辆,装着“长钉”导弹的装甲车,朝鲜就赶紧测试,能主动拦截导弹的防护系统,美韩吹嘘靠卫星无人机搞“全域指挥”,朝鲜就埋头开发自己的小局域网。 让坦克、无人机和火箭炮能互相共享情报,做到发现就等于摧毁,这种“见招拆招”的玩法,最后都汇集到“核常并举”这条大河里。 官方媒体说得很白,美日韩的军事动作正在破坏地区平衡,所以朝鲜必须维持核战备状态,这话翻译过来就是,我所有的常规武器升级,都是在核保护伞下进行的。 我不跟你比谁的坦克多,我只要确保手上有几张,能让你不敢轻易动手的“王牌”,就能在牌桌上改变游戏的规则。

0 阅读:198

猜你喜欢

云海澄碧翠

云海澄碧翠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