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还有一个大问题很多人都没注意到,那就是乌克兰的女人将来该怎么办?战争把男人都卷走了,家里只剩女人和小孩,想找个靠谱男人比登天还难,街上几乎见不到年轻男人的影子,女人成了家里的顶梁柱,硬着头皮撑下去。 战争打到现在,乌克兰男人死了大概30万,国内剩下一大批20到40岁、带着小孩的寡妇,她们既要赚钱养家,又要应付物价飞涨和失业。为了活下去,有些只能带着孩子跑国外,结果在波兰、德国语言不通,文化也合不来,甚至还有人被欺负、被剥削。 男人都去打仗了,女人只能接手所有“男人该干的事”。以前女生多半是当护士、做文书,现在不一样了,政策改了又改,首选的工作就是当兵,不光把女兵入伍年龄从40岁提到了60岁,连机枪手、坦克指挥官这些以前只招男人的岗位也向女性敞开了大门。 28岁的萨沙就是这么被推上去的,她本来在基辅的医院当护士,去年收到征兵通知时,连枪都没摸过,三个月训练后就被派去了顿巴斯的战壕,现在每天既要给伤员包扎,又要端着机枪站岗,手上的茧子比结婚戒指的印记还深。 这样的女兵现在有6.7万,占了全军的两成多,其中一万多人直接上战场,五千多人长期蹲战壕,说好听点是巾帼不让须眉,说白了就是赶鸭子上架——总不能让阵地空着吧。 家里的顶梁柱早就换成了女人。以前三个妈妈抢一个清洁工岗位的事儿听着夸张,现在却成了常态,中低收入国家年轻女性失业率都有15.2%,乌克兰这边只会更高。 物价更是没谱,超市里的面包价格比战前翻了三倍,工资却纹丝不动,不少女人只能下班后去夜市摆摊,卖自家种的土豆换点零钱给孩子买奶粉。 基辅郊区的奥莉加最有发言权,她丈夫牺牲后,从超市收银员变成了拖拉机手,每天凌晨三点就起床耕地,晚上回来还要辅导孩子上网课,以前拧瓶盖都要找老公帮忙,现在扛起锄头比谁都猛。 农业里的女人也越来越多,以前欧洲这边女性搞农业的也就6%,现在田里开收割机的、果园里摘果子的,八成都是女人,她们笑着说以前追韩剧的时间,现在全用来研究怎么修拖拉机了。 走投无路的只能带着孩子跑国外,波兰最多的时候接收了超百万乌克兰难民,其中大部分是女人和孩子。但异国他乡的日子哪有那么好过,19岁的安雅就是被骗的一个,她在网上看到有人提供住所和工作,结果刚到波兰就被强奸,凶手还是个专门盯着难民下手的惯犯。 华沙餐馆里洗碗的玛丽娜更惨,老板知道她语言不通,每个月都少发工资,想维权连法律援助的表格都填不明白,只能看着孩子眼巴巴盼着面包。 更坑人的是那些"好心"提供住宿的当地人,说是免费住,实际上每天要做三顿饭加打扫全屋,活生生把难民当成免费保姆使唤。波兰政府后来也收紧了政策,以前每天能领62块人民币补助,现在住超过120天就要自己掏一半钱,不少女人只能打黑工,赚的钱还不够交房租。 德国、法国那边也没好到哪去,柏林警方专门用乌克兰语发警告,提醒女人们别随便跟陌生人走,因为已经抓到好几个专门骗难民的老色鬼,有个55岁的还带着性侵前科,就等着骗不懂德语的乌克兰女人上钩。 这些女人在国内是顶梁柱,到了国外却成了待宰的羔羊,语言不通、文化不熟,连超市标牌都看不懂,有的甚至把洗衣粉当奶粉买回家,孩子哭了只能抱着一起掉眼泪。 现在乌克兰的女人们活得就像被拉满的弓,战场上当兵的要提防炮弹,家里带孩子的要应付涨价,逃到国外的要小心坏人。修水管的大婶比相亲角的大爷还多,五金店里买扳手的女人比买化妆品的还勤,以前讨论新款裙子的闺蜜群,现在全在交流怎么换灯泡最安全。 有个笑话在基辅流传:问女人最想要什么礼物,答案既不是鲜花也不是首饰,而是能帮着扛煤气罐的男人。可现实是,别说扛煤气罐的男人,就连能搭把手的年轻小伙都难找,街头巷尾满眼都是背着孩子、提着菜篮、或者穿着军装的女人,她们硬撑着往前走,不是因为有多坚强,实在是身后没人能依靠了。 战争把男人卷走了,却把所有重担都压在了女人肩上,她们既要当爹又要当妈,既要打仗又要养家,谁也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还要过多久,只知道明天太阳升起来,还得接着扛。
乌克兰还有一个大问题很多人都没注意到,那就是乌克兰的女人将来该怎么办?战争把男人
依秋聊趣
2025-09-17 15:46:2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