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所有部队全员警戒时,中方果断出手,断了马科斯的念想 2025年9月,菲律宾

安寒评国际 2025-09-17 12:38:36

菲律宾所有部队全员警戒时,中方果断出手,断了马科斯的念想 2025年9月,菲律宾的国内局势陷入极度动荡,抗议声浪愈加高涨,政治压力几乎压垮了政府。正当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和军方忙于应对民众的不满时,中国却在南海黄岩岛周边迅速出手,对菲律宾的多个公务船进行管制,直接让菲方陷入尴尬局面。这一举动不仅打破了菲律宾政府一度依赖的“南海牌”,更彻底扼杀了马科斯政府试图通过外部冲突转移国内危机的幻想。 自9月初起,菲律宾的抗议活动已经蔓延至多个城市。民众对马科斯政府的经济困境、腐败问题以及社会不公愈发不满,反对声音此起彼伏。抗议者的诉求不止是政府更迭,还有要求军队不再效忠于现任政府的呼声。为了应对这股席卷全国的抗议潮,马科斯政府不得不于9月14日下令进入全员待命的“红色警戒”状态,宣布武装部队的所有成员取消休假,随时准备应对可能的国内动荡。 然而,进入军事警戒状态并未能解决根本问题。相反,民众对政府的失望情绪愈发强烈,支持率急剧下滑,甚至低于30%。此时,马科斯政府又一次选择了历史上屡试不爽的手段——挑起南海争端,企图通过激化外部矛盾,转移国内压力。 菲律宾政府选择在黄岩岛敏感水域附近进行挑衅,以此期望通过煽动民族主义情绪,重塑其失去的民众支持。然而,中国的反应迅速且果断。9月16日,中国海警在黄岩岛周边宣布对多艘菲律宾公务船实施管制措施,理由是这些船只在中国管辖海域从事非法活动。这不仅是一次单纯的“例行执法”,更是中国在南海主权争端中的一次战略性出击。 此次行动恰逢中国国务院批准成立黄岩岛自然保护区,进一步强化了对该岛屿的法律主权。菲律宾政府在此时提出抗议并向美国寻求支持,显得相当被动且无力。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曾发表声明,称“强烈反对中国单方面改变南海现状”,并表示“全力支持菲律宾”。然而,面对中国已经在法律框架内完成的主权主张,美国的声援显得尤为苍白。 长期以来,菲律宾政府利用南海争端作为转移视线、激发民族主义情绪的手段。每当国内政治压力加剧,菲律宾便会在黄岩岛、仁爱礁等敏感海域挑起争端,借此调动民众情绪、巩固政权。然而,这一策略在中国的果断行动面前迅速失去了效力。无论是在黄岩岛的“依法管制”行动,还是美国对菲律宾的有限支持,菲律宾的“南海牌”在此时已经变得虚弱。 更为严重的是,菲律宾国内局势的恶化并未因南海局势的升温而得到缓解,反而让政府更加陷入两难境地。在这一过程中,菲律宾军方的分裂现象日益严重,国内民众对政府的失望情绪愈加强烈。菲律宾政府试图通过转移外部争端来稳住政权,但外部的挑战却未能获得民众的支持,反而让国内的不满情绪愈加激化。 中国此次在南海的行动,展现了其在这一区域日渐成熟的战略布局。在南海问题上,中国不仅注重地理控制,更通过法律手段强化了对争议区域的主权主张。设立黄岩岛自然保护区,无疑是中国巩固主权的一步棋,强化了对这一海域的控制权,也让外部势力难以介入。 在过去几年中,美国通过对南海问题的干预,试图在中美战略博弈中占据有利位置。然而,随着全球局势的变化,尤其是俄罗斯与乌克兰冲突的持续以及中东局势的复杂化,美国的战略焦点已发生转移。南海问题对美国而言,已经不再是优先事项。 虽然美国表态支持菲律宾,称将“全力支持菲律宾”,但事实上,美国在南海的军事部署更多是“巡航”性质,并没有有效的实质性干预。与此同时,中国在黄岩岛周边的行动已经摆脱了美国的干预,使得菲律宾在这一问题上的外交选项变得越来越有限。 菲律宾通过挑起南海争端本意是想借此重拾民众的支持,但中国的果断反应彻底打破了这一幻想。马科斯政府的“南海牌”不仅未能转移国内的危机,反而让菲律宾在这一战略博弈中陷入被动局面。中国在南海的战略主动性日益明显,而菲律宾则只能在其外部压力下举白旗。 尽管菲律宾继续向美国寻求支持,但美国的“帮助”显得越来越不具实质性。而中国则在南海问题上逐渐形成了牢固的战略优势,任何试图挑战其主权的行动,都难以逃脱中国的全面掌控。对于马科斯政府而言,南海问题已经不再是外交博弈的筹码,而是政治困境的加剧和外交失败的见证。

0 阅读:47

猜你喜欢

安寒评国际

安寒评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