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0年,英国向澳洲发配囚犯,澳方接到时,船上仅有的226名女囚多数挺着

自然解说甲一 2025-09-16 19:42:23

1790 年,英国向澳洲发配囚犯,澳方接到时,船上仅有的 226 名女囚多数挺着大肚子,追问之下,才知这趟近 10 个月的航程里,她们早已在生存与权力的夹缝中,被迫走上了一条特殊的 “繁衍之路”。 这事得从英国的“监狱危机”说起,18世纪末的英国,伦敦贫民窟里小偷小摸都能判重刑,监狱塞得像沙丁鱼罐头。 1788年第一舰队运了778名囚犯去澳洲,想把这里当“海外监狱”,1790年这趟是补送“劳动力”,尤其缺女性。 可运女囚的船哪像“运输船”,底层船舱高不过1.5米,226个女囚挤在里面,白天只能坐着,晚上轮流蜷着睡,每天定量的面包发霉发臭,水带着铁锈味,喝慢了就被船员抢着倒了。 船员在船上就是“土皇帝”,他们管着食物和淡水,还能随便打骂女囚,有个叫安妮的女囚后来回忆:“刚上船时有人反抗,被船员绑在桅杆上晒了两天,后来没人敢说‘不’,饿肚子比挨打还难受。” 女囚们的“妥协”都是被逼的,有的为了多拿半块面包,有的为了不被关进货舱,只能忍受船员的欺辱,没人想怀孕,可在连基本安全都没有的船上,她们没能力反抗。 1790年这趟船的航海日志里,有段被涂抹的记录,后来被学者复原:“每日有3-5名船员进入女囚舱,无人阻拦。” 澳方官员看到时,气得把日志摔在桌上,这哪里是押送,分明是肆意践踏。 这些女囚里,多数只是犯了小错,有个19岁的姑娘伊丽莎白,因为偷了一条围巾被判7年流放,还有个寡妇玛莎,为了给孩子买面包抢了个面包店,结果被送上船,她们本来想在澳洲重新开始,却先遭了这种罪。 孩子生下来也没好命,船上没医生,有12个女囚生孩子时没挺过来,孩子要么夭折,要么跟着妈妈在澳洲的“囚犯营地”长大,被叫做“船舱婴儿”。 到1800年,澳洲白人里每五个就有一个是他们的后代,这段历史后来被藏了很久,澳洲早期的史书里,只写“囚犯为殖民地贡献人口”,却没提女囚的被迫和苦难。 直到20世纪初,学者在英国国家档案馆找到当年的航海日志和女囚证词,真相才慢慢浮出水面。 更让人揪心的是,这些女囚大多没留下名字,现存的记录里,只有37个女囚有全名,其余的只写着“玛丽”“安妮”,连出生地都没记载,她们成了澳洲殖民史里,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群人。 其实这哪是“繁衍之路”,分明是权力碾压下的绝境,船员拿着“生存权”当筹码,英国政府拿“殖民需求”当借口,把一群弱势女性的尊严踩在脚下,这段历史,藏着殖民时代最黑暗的一面。 现在悉尼有个小小的纪念馆,墙上刻着那37个有名字的女囚,有人说,记住她们,不是为了翻旧账,而是为了提醒,任何时候,都不该把人的生存和尊严,当成“发展”的代价。 信息来源:路透社《澳洲殖民时期英国囚犯运输事件专题报道》(2023年历史研究版)

0 阅读:0

猜你喜欢

自然解说甲一

自然解说甲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