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现在都明白了,两强相争,不让小国得利。一个是坚持不结盟,反美可以,但是打着反

文人学社 2025-09-16 10:53:44

中美现在都明白了,两强相争,不让小国得利。一个是坚持不结盟,反美可以,但是打着反美的旗号要援助那是门儿都没有,顶多给点贸易优惠。另一个一边打着反华的旗号一边吃小弟,甚至贸易都成了对小弟的恩赐…… 中国始终坚持不结盟政策,对外合作从不附加政治条件。伊朗长期与美国存在分歧,外界曾猜测其会从中国获得特殊援助。实际情况是,中伊合作集中在经贸与基础设施领域。 双方推进人民币结算在能源贸易中的使用,为伊朗经济搭建风险缓冲区,同时加快中伊铁路与中巴经济走廊的衔接,用陆权物流替代海上运输风险。 这些合作基于互利原则,没有所谓的额外援助,更多是贸易层面的平等协作。 中国的态度很明确,国家间的支持应建立在共同发展基础上,而非政治姿态的交换。 美国在处理与盟友关系时,呈现出另一番景象。 印度为配合“印太战略”,在涉华议题上主动靠拢,希望借此获得美国的产业支持,实现“2030年制造业占GDP25%”的目标。莫迪政府为此扩大美油进口、增购美方战机,甚至开放AI领域合作。 但期待中的产业升级援助并未到来,反而迎来关税大棒。 2025年8月,美国以印度持续购买俄罗斯石油为由,将对印商品关税提升至50%。这一举措让印度卢比走弱,股市下跌,本土出口企业陷入困境。 此前美国还在农产品准入、数字税等问题上与印度存在分歧,关税成为施压筹码,所谓的“支持”更像是有条件的恩赐。 两国的行事风格背后,是对自身利益与合作本质的清醒认知。 中国的贸易优惠政策面向所有合作伙伴,不因其对外立场而改变。中伊之间的合作项目,从铁路建设到能源结算,均遵循市场规则和双方需求,没有因伊朗的反美立场而增加特殊待遇。 这种模式让合作更具可持续性,也避免了被政治姿态绑架。 美国的做法则带有明显的功利性,贸易往来常与政治诉求挂钩。 除印度外,美国对其他盟友也频繁使用关税工具。其核心逻辑是维护自身利益优先,即便对“印太战略”中的关键伙伴,也不会因为对方的配合而放弃经济施压。 印度在付出战略代价后才发现,所谓的“盟友福利”并不存在,反而要在市场开放等问题上做出让步,甚至让渡部分经济主权。 这种博弈逻辑的变化,正在重塑国际合作的形态。 伊朗逐渐专注于与中国的务实合作,通过贸易往来夯实经济基础,而非寻求短期援助。印度也开始调整策略,加快与其他国家的本币结算合作,推动区域金融协作,减少对单一国家的依赖。 大国之间的竞争,不再是拉拢小国形成阵营对抗,而是更注重合作的真实性与互利性。 中国的不结盟与平等贸易原则,美国的利益优先逻辑,虽路径不同,但都指向同一个结果:单纯依靠政治姿态换取利益的时代已经过去。务实合作、平等互利,正在成为国际交往中更稳固的纽带,也让全球合作体系更趋理性与成熟。

0 阅读:75

猜你喜欢

文人学社

文人学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