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还手基本不过夜! 如果说以前美国发起类似制裁,中国基本是先表态反对,看对方反应,如果不改变再研究对等制裁,基本要晚一阵子。 现在是美国前脚宣布,中国基本同步跟进,更像是从已准备好的抽屉里取出来一样,更加从容和自信。 9月12日,美国商务部突然把我方一些科技企业拉进了出口管制的“实体清单”。 换句话说,就是限制这些企业买美国的技术和设备。 这种事美国不是第一次干,但这次我国的回应方式明显不一样,不再是慢慢来,而是直接“秒回”。 就在美方刚公布制裁名单没多久,我国商务部紧跟着宣布启动两项对美调查:一是对美国的模拟芯片启动反倾销调查,二是对美国在华集成电路企业启动反歧视调查。 这种速度和力度,跟过去那种先发声明、再研究反制方案的节奏完全不同,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你出招,我立刻接招”,而且招招不差、步步到位。 美国这回搞“小动作”的时间点也挺耐人寻味——正好赶在中美高级别会谈前。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美国惯用的老套路无非就是谈判前先来一记“敲打”,想借此在会谈桌上多拿点筹码。 但问题是,这种手段用多了就没啥新意了,我国早就看穿了这套戏码。 这次我国的反应这么快,显然不是被动应付,而是早就做好了准备,一旦美方挑衅,立刻就能启动对应措施。 这次反制行动看起来很“硬气”,但其实背后体现的是稳。 不是情绪化的“你来我也来”,而是有逻辑、有底气、有手段。 比如模拟芯片反倾销调查,不是“拍脑袋”决定的,而是根据国内企业和行业协会的正式申请、经过初步审查后依法启动的。 这种依法办事的方式,既展示了我国的制度成熟度,也给了国际社会一个明确的信号:我国的反制,不是乱来,而是合规、合理、有章可循。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种“不过夜”的反制节奏,也是一种态度的转变。 以前可能担心反应太快容易激化矛盾,现在则是清晰表达:我方不是冲动行事,而是有准备、有能力、有立场地维护自身利益。 你要打压,那我就反击,而且不等不拖不犹豫。 这样的态度,也是在给对方传递一个信号:我国是讲理的,但绝不吃亏。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美之间没有合作空间。 很多时候,合作比对抗更有利于彼此利益。 但合作的前提是相互尊重,而不是一方不断出招、另一方被动承受。 如今我国越来越多地展现出平等博弈的能力,也让国际社会看到,中国不是谁想压就能压的,更不是一个会在压力面前退缩的国家。 总结一下,这次中美之间的这轮交锋,从起点到过程再到结果,都展现出了我国处理复杂国际事务的成熟度和主动性。 不再是“慢一拍”的被动反应,而是“同步出手”的有力回应。 不再是“光喊口号”,而是“实打实动手”。 这种变化,不只是应对一时的挑战,更是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稳步走向成熟大国的重要一步。 我国正在用实际行动告诉世界:我们已经准备好了,不会再让人“打一巴掌还得等几天再说话”。 参考:美将多家中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商务部回应——光明日报
中美谈判之后,贝森特出来讲话了!美国财长贝森特坦言,中国提出了非常激进的想法!9
【49评论】【7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