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最小烈士“小萝卜头”宋振中,留下的照片。当时,他被关在了中美合作集中营,就是人们常说的“白公馆”。他穿着破旧的短裤和凉鞋,头上顶着的大大的飞行帽,让他的脑袋看起来更大了。他用手扶着炮弹,开心的看着镜头,或许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很少遇到照相这样开心的事情了吧? 1946年,重庆歌乐山脚下,一个瘦弱男孩站在炮弹旁,他脑袋显得特别大,身体却像根细竹竿,这是“小萝卜头”宋振中留下的唯一照片。 当时他刚满6岁,却已经在监狱里度过了大半人生。 很多人不知道,“小萝卜头”这个称呼从来不是家人起的,监狱里的特务见他头大身子小,随口取了这么个外号,他本名叫宋振中,父亲是杨虎城将军的秘书宋绮云,母亲叫徐林侠。 1939年宋绮云接到秘密任务,带着妻儿从西安赶往重庆,没想到这一去就再没回来,全家刚到重庆不久,军统特务就突然出现,把当时才8个月大的宋振中和父母一起扔进了监狱。 最开始他们被关在贵州息烽集中营,那里关着六百多名“政治犯”,包括东北军将领黄显声、著名学者马寅初等人。 监狱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能吃一顿发霉的米饭和烂菜叶,营养不良让宋振中的身体停止生长,脑袋却越来越大。 1946年夏天,监狱突然忙乱起来,所有重要囚犯被秘密转移至重庆白公馆,搬运途中一个美军记者偶然拍下了那张著名照片。 当时宋振中穿着破囚服改的短裤,脚上是草编的凉鞋,那顶飞行帽是狱中一位东北军将领偷偷给他做的。 监狱里长大的孩子没见过外面的世界,他以为牢房就是全部天地,放风院子是最大游乐场。 有次他仰头问看守:“叔叔,墙外面是什么呀?”特务冷笑:“外面还是墙。” 但即使在黑暗中,也有人为他点亮微光,同被关押的东北军将领黄显声主动当起老师,用草纸当本子、石子当笔教他识字。 罗世文、车耀先等地下党员也轮流给他上课,这个特殊课堂没有桌椅,上课时一人望风,其他人就在地上写字。 “振中,你知道‘自由’两个字怎么写吗?”黄显声曾握着他的手在地上划字。 小男孩眨着眼睛问:“黄伯伯,自由就是能出去看真的山吗?”周围的人听到后更是为宋振中感到落泪。 1947年春天,宋振中做了件大事,当时女牢房的胡春霞正要被转移,他悄悄把一张字条塞进她衣缝,后来才知道,那是狱中同志整理的敌特名单,这个8岁孩子成了监狱里最不易被察觉的秘密信使。 他总穿着宽大囚服来回跑动,看守们觉得个小孩子掀不起风浪,他却利用这个优势,在不同牢房间传递消息,有次被特务发现搜身,他机智地把字条塞进嘴里咽了下去。 1949年9月,解放军逼近重庆,监狱气氛突然紧张。 9月6日深夜,特务突然叫宋绮云一家“马上转移”,9岁的宋振中牵着父母的手走出牢门,临走前还回头对难友说:“我们明天就回来!” 三人被带到了松林坡的戴笠警卫室,一进门等待多时的特务就举起匕首。 母亲下意识把孩子搂在怀里,尖刀同时刺穿母子二人,宋振中最后说的话是:“妈妈,我饿...” 这一天离重庆解放只剩24天,包括杨虎城将军在内的三百多名革命者都倒在黎明之前。 后来清理监狱时,人们在宋振住的牢墙洞里发现半截铅笔,那是黄显声将军送他的礼物,他平时舍不得用,只在重要时候才拿出来写字。 现在重庆白公馆纪念馆里,陈列着根据回忆复原的图画:一个头大身小的男孩,正用铅笔在草纸上写字,旁边标注着他学会写的第一个词语——“光明”。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参考资料:今天,我们格外想念你们! 人民日报2024-09-30 )
1946年,最小烈士“小萝卜头”宋振中,留下的照片。当时,他被关在了中美合作集中
星星有话讲
2025-09-15 10:55:18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