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正式宣告抵制两岸融合,扬言民进党要在“立法院”新会期推百条“国安”修法,进

沈言论世界 2025-09-13 18:40:09

赖清德正式宣告抵制两岸融合,扬言民进党要在“立法院”新会期推百条“国安”修法,进一步限缩打压两岸交流合作,全面落实他3月13日抛出的所谓“反渗透17项”策略。 赖清德当局近期的所谓“国安”修法及“反渗透”策略,实质上是以法律手段对两岸交流进行系统性封堵,将正常往来污名化为“安全威胁”,这种行径与其近期抛出的所谓“并购论”形成了鲜明而矛盾的对照。   从鼓吹“互不隶属”到如今试图以商业话术包装其政治意图,赖清德的策略变换并未改变其拒绝承认一个中国原则的核心立场,反而更加暴露了其在岛内外压力下的投机心态。   这种政策转向背后的动因复杂。一方面,岛内民生问题持续加剧,经济发展乏力,民众对当局处理两岸关系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迫使赖清德不得不调整其强硬姿态,试图以某种程度的“缓和”表象来缓解内部压力。   另一方面,外部势力的态度变化,尤其是美国在对台问题上的策略性调整,使得赖清德当局失去了曾经赖以仰仗的明确支持,不得不重新权衡其激进路线的可持续性。   这种内外交困的处境使得其所谓“对话取代对抗”的言论缺乏真诚基础,更多是一种策略性的退缩和话语包装。   值得注意的是,赖清德在试图以“并购论”重新定义两岸关系时,其话语中依然隐含将两岸视为对等政治实体的意图,这与此前提出的“互不隶属”论调在本质上并无不同,只是换用了更具迷惑性的商业术语来掩盖其政治目的。   这种论述上的变换并不能掩盖其在具体政策上的对抗性行动,包括推动修法限缩交流、强化所谓“安全”审查等,这些措施正在实际压缩两岸民间互动的空间。   两岸关系的本质绝非商业并购所能类比,而是涉及民族认同、历史文化与国家主权的重要议题。任何试图以技术性话术绕过这一核心的论述,都是对问题实质的回避和扭曲。   大陆方面始终秉持清晰且一贯的立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是两岸任何有意义对话的基础。离开这一前提,任何形式的话语变换都难以真正推动两岸关系的良性发展。   从长远视角看,两岸融合与共同发展的趋势是任何短期政治操弄所无法阻挡的。经济上的紧密联系、文化上的同根同源,以及民众之间日益深入的相互了解,都在为两岸关系的最终解决积累积极能量。   尽管当前面临人为设置的障碍,但两岸交流与合作的内在动力依然强劲,这反映出民众对于和平发展与共同繁荣的普遍期待。   赖清德当局若真正有意为两岸关系作出建设性贡献,便需彻底摒弃其“台独”幻想,停止以各种形式的法律与政治手段对两岸往来设障,而是回到承认民族大义与历史事实的正确道路上来。   大陆方面推动两岸融合发展的政策方向明确且坚定,始终为和平统一保留广阔空间,但这绝不意味着会对任何形式的分裂活动妥协让步。   当前台海局势的复杂性要求各方保持清醒认识。赖清德当局的政策矛盾性——一方面口头呼吁对话,另一方面又推行限制性立法——揭示了其策略上的投机性与缺乏长远规划。   这种左右摇摆的姿态不仅无助于缓解台海紧张,反而可能进一步加剧误判风险。唯有彻底摒弃分裂思维,真正回归到促进民族整体利益的道路上,才是符合历史潮流的明智选择。   归根结底,两岸关系的未来走向取决于是否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一根本立场。任何试图绕开这一原则的话语变换或策略调整,都难以从根本上改善台海局势。   大陆推动两岸融合发展的努力始终基于民族整体利益与民众共同福祉,这一方向不会因岛内政治势力的短期操弄而改变。   随着时间推移,两岸同胞之间日益增强的相互理解与共同利益,终将为此类政治障碍的消除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0 阅读:194

评论列表

蓝天

蓝天

2
2025-09-13 19:40

你说的毫无章法。不值一驳

猜你喜欢

沈言论世界

沈言论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