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宣布了! 9月12日,内塔尼亚胡称绝不会有巴勒斯坦国。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约旦河西岸犹太人定居点签署协议,他推进了“E1区”定居点建设计划,这个计划一直受到国际谴责,他直接说:“不会有巴勒斯坦国,这片土地属于我们。” 这不是内塔尼亚胡第一次强硬表态,但这次时机格外微妙,他领导着以色列历史上最右翼的政府,国内支持率面临挑战,对外强硬姿态成为巩固政治支持的一张牌。 与此同时,沙特阿拉伯与以色列的关系正常化谈判正在进行中,沙特的立场很明确:任何协议都必须包含对巴勒斯坦建国的承诺,内塔尼亚胡这番话,无异于给这些外交努力泼了一盆冷水。 国际社会的反应迅速而一致,联合国、欧盟、阿拉伯国家联盟,甚至连以色列最坚定的盟友美国都表达了失望和关切,然而,这些反应似乎都在预料之中,过去几十年里,类似的剧情一再上演。 1993年《奥斯陆协议》签署时,和平看似触手可及,协议计划通过五年过渡期建立巴勒斯坦国,然而三十年过去,和平进程不仅停滞甚至倒退,犹太人定居点从约1.5万人激增至超过45万人,这些建筑群正逐渐改变当地的地理与政治现实。 以色列国内对此存在分歧:前总理拉皮德警告当前政策可能损害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国防部长加兰特则主张需要"由非哈马斯管理的巴勒斯坦替代方案",巴勒斯坦方面,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称现状是"对巴勒斯坦人民的挑战",而哈马斯继续呼吁武装抵抗。 目前该地区生活着约700万犹太人和700万巴勒斯坦人,若采用单一国家的民主方案,以色列的犹太属性将面临挑战,若维持永久占领,则违背民主原则——这两种选择都存在根本性矛盾。 内塔尼亚胡的声明可能是国内政治计算的结果,但危险在于,极端言论往往具有自我实现的惯性,当政治领袖关闭某些选项的大门,和平的可能性就真的减少了。 历史表明,巴以冲突的解决不会通过一方绝对胜利实现,只能通过艰难妥协,内塔尼亚胡的“绝无巴勒斯坦国”宣言,与其说是问题的终结,不如说是又一轮漫长冲突的开始。 说白了,内塔尼亚胡这话说得太绝了,虽然能满足国内部分支持者,但从长远看对以色列没好处,历史已经证明,强占和扩张带来的不是安全,而是更多仇恨和抵抗,以色列引以为豪的民主法治,却在长期占领中打折扣,这实在讽刺。 巴勒斯坦领导层也得反思,内部不团结、腐败问题,加上过去错失良机,都让局面越来越糟,暴力反抗不仅不对,还会让以色列更有借口强硬。 国际社会特别是美国,不能光做和事佬,过去几十年“和稀泥”式的调停根本没效果,只有让不妥协的一方付出代价,才可能推动和平。 最终,解决方案必须承认两个民族共享这片土地的现实,不管是各自建国还是联邦制,核心都是相互承认、平等权利和安全保障,现实就是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已经是拆不散的邻居,谁也不能让谁消失,唯一的出路是学会共享这片土地,而不是妄想独占。 现在最让人担心的是,极端言论正在挤压中间立场,其实大多数普通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都只想平安过日子,领导人的责任应该是给人民希望而不是恐惧,是搭桥而不是筑墙,也许下一代领导人能跳出老套路,找到新的解决办法,让两个民族都能在这片土地上体面地生活。
打完卡塔尔,下一个轮到哪国?内塔尼亚胡送9个字,对中伊俄无益9月9号,以色列出
【6评论】【7点赞】
晨枫画艺
这个中东恶霸越发膨胀了,一千多年的犹太人流浪地球不是没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