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用40万人的伤亡和2000亿美元的债务,为美国拔掉了“俄罗斯”这颗眼中钉,现在仗打完了,美国准备走人了。 最开始的时候,乌克兰感觉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美国、欧洲各国送枪送炮给钱,社交媒体上全是支持乌克兰的声音,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去美国演讲,全场起立鼓掌,好像好莱坞明星。 可是时间久了,情况慢慢变了,去年夏天乌克兰反攻没取得大进展后,国际新闻关于乌克兰的报道少了四成,美国国内开始有人问:我们为什么还要不停给乌克兰打钱?欧洲国家也吵了起来,有的说要继续支援,有的直接说不给武器了。 最现实的难题莫过于钱,乌克兰如今背负着2000亿美元外债,仅利息便令人不堪重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为避免破产,乌克兰今年尚需140亿美元资金救急。 那么谁在这场战争中得了好处?美国军火商肯定是其中之一,他们的股价涨了三分之一还多,美国天然气商也高兴,因为欧洲不买俄罗斯天然气了,改从美国买,销量翻了三倍。 俄罗斯着实遭受削弱,折损约三十万兵力,且遭西方严苛制裁,然而,世界格局由此生变:诸多国家开启绕开美元的贸易模式,中国、印度等国并未随西方对俄制裁。 现在哪怕立刻停战,乌克兰也要花20年时间和4000亿美元才能恢复到战前水平,全国四成的基础设施被炸毁,三分之一的土地需要排雷,500万人无家可归。 战争残酷,难有真正赢家,在大国的纵横博弈之间,小国恰似飘摇孤舟,常承受最深重的伤痛,这冰冷又无奈的一切,便是真实的现实写照。 乌克兰这场战争告诉我们几个残酷的现实: 一是小国在大国争斗中很容易变成“棋子”,乌克兰得到了西方帮助,但也不得不听西方的话,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失去自主权? 二是国际上的朋友都是有条件的,今天支持你,明天可能就转向了,西方国家对乌克兰的支持,随着他们自己国内的情况变化而变化,现在美国关注中东去了,乌克兰就有点被晾在一边的感觉。 最可怕的是大家对战争渐渐麻木了,爆炸、死人成了日常新闻,人们看了叹口气就划过去了,这种麻木比战争本身更危险,因为意味着下次再有冲突,大家可能更容易接受。 乌克兰重建绝非西方一己之力可为,需全球携手,中国、印度等大国亦不可或缺,未来和平不应是强加于乌克兰的,而需切实考量乌克兰民众的利益,如此和平方得稳固。 历史告诉我们,用战争结束战争往往只会埋下更多仇恨,我们应该学会的不是怎么打赢战争,而是怎么避免战争发生,毕竟,炮声一响,没有真正的赢家。
俄乌战争停不下来的死结在于:1.俄罗斯伤亡过百万,倾尽财力,能向国内交代或获得
【8评论】【2点赞】